欢迎访问廉政法制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廉政法制要闻 > 正文

正风深一度 |“一刀切式”落实,为何屡禁难绝

发布时间:2021-04-16    来源: 山西省纪委监委网站    作者:佚名

  1.遭遇“一刀切”,干部群众深恶痛绝

  应对春节返乡,“一封了之”;创建文明城市,“招牌统一”;落实环保治理,“强制关停”……一些地方和部门总是对“一刀切”情有独钟、念念不忘。当前各项政策措施、改革举措密集出台,“一刀切式”落实往往冠以“深入贯彻”“严格落实”的名头,看上去很“实”很“严”很“好”,具有很大的迷惑性,但本质是不能实事求是,在政策执行中过于粗放,试图用固化的标准取代本应因时因事因地而异的原则。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般粗:视实际,生搬硬套上级精神

  有的地方建厕所不考虑气候条件,在-20℃的户外只能沦为杂物间;有的修建在远离村民居住区的地方,远厕解不了近急;有的村民已搬走10年,却仍在其废弃院落安装新厕……据媒体报道,在推进“厕所革命”过程中,辽宁省沈阳市部分农村由于没有走村入户调研、倾听农民意见,导致5年来政府投入过亿元改建的8万余个厕所弃用超5万个。

  一些地方农厕改造不成功,最主要的是没有立足实际。与之类似,有的地方在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时,不顾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一味将上级精神生搬硬套、照搬照抄,搞机械“对标”,上下一般粗,致使政策实施和现实情况脱节,一些政策甚至“水土不服”,损害党和政府形象。

  一样重:无论轻重,一样用力并排平推

  中部某省一基层干部反映,山东烟台栖霞市笏山金矿事故发生后,当地辖区范围内并没有类似企业,却要求层层召开会议传达学习,组织企业举一反三开展安全生产排查整顿。“外市乃至外省发生一起较大的安全生产事故,上级一般都会要求各级应急管理部门举一反三,对辖区内类似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排查、查漏补缺,这是一种未雨绸缪的做法,但是没有条件也要创造条件‘把自己摆进去’,就明显过了。”这名干部说。

  不管什么问题,都“举一反三”;面对风险隐患,治理整顿强求“一样狠”,干部群众形容这就是“别人生病,让我吃药”。如因为一项活动发生事故,于是其他活动一律叫停;因为一家企业排放不合规不达标,于是干脆所有企业一律停工停产,种种因噎废食、用力过猛之举,看似轰轰烈烈力度大,实际上很可能是刮一场风、搞一次运动,不仅切断了企业等相关利益主体的生计,还浪费大量人力物力。

  一招鲜:不管条件,简单粗暴一概而论

  焚烧冥纸冥币,一禁了之;生产和销售祭祀品,先罚再说……清明节前夕,关于祭祀的“一刀切”政策在个别地区抬头,群众反映强烈。如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城管局发布通知,严打制售冥纸冥币行为,要求做到“无处可买、无纸可烧”,“一把手”不作为将被问责。消息一出,即在网上引发巨大争议。

  争议的焦点在于,一边是约定俗成的传统祭扫方式,一边是环境保护、移风易俗的城市治理需求,在二者之间找到平衡,是否只有“堵”这一选项。现实中,有的党员干部接到任务,不分青红皂白、不管客观条件,一律采取程式化、机械化、简单化的工作做法。比如,一说加强管理,就简单地限字当头、念起“禁字诀”;一说重视某方面工作,就祭出“一票否决”的杀手锏,可谓“一招鲜、吃遍天”。

  一起收:罔顾差异,齐步前行统一期限

  还没有把何时何地建好新的社区向群众说清楚,就开始拆迁动员;补偿标准不由分说,接受也得接受、不接受也得接受;以影响子女上大学、考公务员等,威胁逼迫“钉子户”尽快拆迁……前段时间,一些地方农村在合村并居工作中通过“齐步走”方式强行推进,简单粗暴的做法和政策初衷相去甚远,被群众称为“总是把好事变成指标和任务”。

  这不是个例。一些地方和部门在贯彻落实决策部署时,往往忽略实际情况的差异性,下指标、摊任务,采用统一标准、同一进度、同一方式考评绩效,有时还以统一期限进行“倒逼”。表面看,如此落实“坚决有力、整齐划一”,实际上可能做错了,甚至做坏了,不仅妨碍政策落实落地,还给群众生活添堵添乱。

  2.热衷“一刀切”,不想改还是改不了

  盘点种种“一刀切”现象背后,有贪图省事用之者,有无可奈何用之者,有急功近利用之者,也有积陋成习用之者。剖析这些人的心理,也就找到了“一刀切式”落实的诱因。

  “一刀切式”落实好比“闻起来臭、吃起来香”的臭豆腐,一些党员干部嘴上吐槽,实际上却还在用,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其布置起来最简单、落实起来最省事、管理起来最方便,正合那些不顾实际只图省事的“懒汉”干部胃口。一则他们懒得吃透“上头”精神初衷,打着“上面要求”的旗号,不愿消化、细化、实化上级精神和要求,更不想去创新,于是上面“唱一句”、下面“跟一句”;二则他们懒得摸清“下头”实际情况,不花费精力去搞调查研究,不了解群众的困难和需求。无视客观条件的“一刀切”,把肆意妄为的“球”往下面踢,把蛮横粗暴的“锅”往上面甩,只为自己好过,不顾群众难过,是一些干部作风不实的突出表现。

  还有的干部怀揣急功近利应付了事的“小九九”,往往只追求“短平快”的显绩,对事关当地百姓福祉的长远潜绩漠不关心,“只要上面认可我就行,老百姓的感受并不在我考虑范围内”。比如,“一刀切”关停污染企业,对于大气污染等指标的恢复可谓立马见效。说到底,还是政绩观出了错,只为“绩”不为效。有基层干部坦言,一切以上级部署为准,自己作中介,不用承担责任,实施效果好坏与自己无关,落实上级部署时唯恐多做多错被追责,唯恐看上去不坚决,唯恐效果不立竿见影。有的不怕创新落实成不了亮点、创不了经验,就怕被解读为“没按上级精神办”“各搞一套”,不如稳为上。

  当然,如果把板子全打在基层干部身上,基层干部也是既憋屈又不服气。正所谓“上有官僚主义下有形式主义”,不少“一刀切式”落实其实也是迫于无奈之举。正如一位基层干部所说:“我们对‘一刀切’很反感,可是上头有任务,完不成要挨批评甚至受处分,想完成又没人力、财力、资源,时间上也来不及,所以干脆就‘一刀切’了。”现实情况的确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人手总共那么多,还面临考核压力,一旦上级管得宽、逼得紧,基层就没工夫、没精力“做细活”。有干部举例说,但凡出了一点纰漏,哪怕形式纰漏,比如督查的企业少签字一家,便会受到严厉苛责。也有的领导机关、领导干部习惯用长官意志发号施令,下去检查督促乐见基层“阵仗大”“动作大”“坚决落实”,如果没按自己的意见办,就是“不讲规矩”,于是下级只能无条件、快节奏抓落实,讨领导喜笑颜开。

  上级部门只要回声不问实效,一定程度上催生了基层落实的“一刀切”,导致“只求好做,不求做好”现象较为普遍。比如,有的地方“平时不作为、急时乱作为”,后期眼看落实来不及了,就着急忙慌铁腕推进,上级部门考核时对这种完成任务前松后紧的问题睁只眼闭只眼,只要“急药”医了“急病”即可过关,并不管是否有“副作用”。再如,有的上级部门只布置工作,不注意跟进了解落实中的难点、堵点,致使有的政策缺乏反馈渠道,很多干部有意见不敢提,宁可先按政策操作,“出了问题再说”。

  尽管比起“干打雷不下雨”的不落实,“一刀切”还算有所作为,对于一些共性、普遍性问题效果尚可,但是距“会作为、善作为”的治理标准还相去甚远,背后暴露的其实是一些党员干部能力不足方法不当。有的领导干部面对新任务、新挑战,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想不出,对上级政策精神把握不到位,索性不消化、不加工,只求看起来“不走样、不变形、不变通”;有的上级部门搞调研蜻蜓点水,作决策闭门造车,“想当然”地提要求,对基层贯彻落实中存在的困难充耳不闻,对干部贯彻落实中的困惑“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个别部门在制定政策时仅从本部门出发,各自为政,缺乏政策协同,导致不同部门间政策冲突时有发生,让基层不知所措。

  3.治理“一刀切”,在“精”和“实”上下功夫

  政策要落地,执行需给力。说到底,“一刀切”往往不是显魄力而是逞蛮力,不是有力度而是图省劲,不是真政绩反是真“政疾”。“十四五”时期,大到改革发展,小到民生小事,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没有现成的“作业”可抄,也不是简单地从“甲”或“乙”中二选一。各级党员干部只有摒弃“一刀切式”落实背后的简单化思维、粗暴化方法、强硬式手段、官僚化风气,才能让党的好政策不折不扣落地见效。

  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指出,“研究问题、制定政策、推进工作,刻舟求剑不行,闭门造车不行,异想天开更不行,必须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现实中的“一刀切”,往往和缺乏调研、脱离实际密切相关。因此,摒弃“一刀切”,关键一招是蹲下去抓起来,避免“拍脑袋决策、拍胸脯保证”的盲动,做深做实调查研究。一方面,科学决策的形成往往需要“几上几下”,党员干部应迈开步子,走出院子,去车间码头,到田间地头,将鲜活的民情印在脑海里,以便作决策时多一些政策温度、针对性。另一方面,即便上级有指示,领导干部也应该充分做好民意调查,充分向群众将政策宣传到位,找出群众心中的“结”、基层工作的“难”,通过建立试点和反馈机制,推动决策部署的修正、调整和完善。在情况明、数字准的基础上,就可以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事制宜,精细化制定实施方案,做到将上级精神和现实情况有效衔接起来。

  “一刀切式”落实,表现在下面,根子在上面。事实证明,上级机关勤奋一些,基层落实工作就不会跑偏;上级机关搞“一刀切”,基层就会受到这样那样的困扰,乃至被束缚住手脚。因此,上级对基层,要多帮带少“纸导”,避免“一把尺子量进度”的蛮横。首先要承认基层多样化的客观事实,多站在基层角度换位思考,下指标、派任务要让基层跳一跳能摸着,不要让基层一看通知就“囧”、一听指标就头疼。其次,要坚持问题导向,多关心基层落实起来的实际困难,调整思路和方法,实实在在帮助解决困难。最后,要坚持分类指导。以推进乡村振兴为例,由于交通区位、产业基础等不同,东中西部乡村的发展现状参差不齐,“底子”千差万别,要根据不同发展阶段,制定不同任务和目标。

  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既要有部署又要有检查,这样才能形成真抓实干、令行禁止的局面。倘若只部署不检查,只吆喝没督查,决策就难以落实。必须抓节点盯结果,避免“只求做了、不求做好”的飘浮。业务主管部门、党委政府督查机构要盯紧细节动态优化,借助明察暗访等手段,全面了解党中央重大决策、重点工作、重要事项的实施进度与成效,及时发现工作中还有哪些不平衡和滞后现象,执行中有无偏离走样甚至南辕北辙的情况,对存在“一刀切式”落实的果断叫停。纪检监察机关要立足“再检查”“再监督”,对“一刀切式”落实、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依纪依法严肃查处。要建立合理的政绩考核评价机制,考察、任用干部不仅听其言,更观其行、察其果,对那些只会颐指气使的“官老爷”,只会甩锅卸责的“二传手”,不仅不能提拔重用,还要予以问责和惩戒。

  抓落实不是简单地推着、压着、逼着基层和群众干,而是干部和群众双向互动、充分交流的过程,是上级和下级合力推进的过程,也是政策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的过程。党中央多次提出“创造性贯彻落实”这一命题,对此,要真容错敢纠错,避免“专挑干活干部打板子”的无理。要留足基层“创造性执行”的空间,时刻关心基层干部的创造创新,鼓励支持干部大胆闯、放手干。要用好容错纠错机制,坚持“三个区分开来”,既给干部的心灵松绑,也给他们的奋斗松绑,不搞问责泛化,最大程度上释放出可用的才智和作为。(记者 沈叶 郭妙兰 此稿写作过程中,湖南桃江县,四川南江县,浙江开化县、龙游县,福建厦门思明区、湖里区、翔安区等地纪检监察干部给予支持帮助,在此特别致谢)


原文链接:http://www.sxdi.gov.cn/lzyw/2021041624055.html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廉政法制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传媒广告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廉政法制网 lzfzwl.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6 15311203816 010-56212739 15311203807 010-53387132
监督电话:1326973820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xcgbfz@163.com  客服QQ:3610847436 通联QQ:3504475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