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秀兰:身残志坚的“养牛达人”
发布时间:2023-12-29 来源: 中共云南省委组织部 作者:佚名
清晨,沧源佤族自治县勐省农场二队的“友兰养殖场”里,卫秀兰像往常一样,在牛圈里给自己养的肉牛喂草料,一头头膘肥体壮的肉牛发出此起彼伏的“哞哞”声,簇拥在食槽前进食……
历经坎坷,苦心励志
卫秀兰从小家境贫寒,小学毕业后的她不得不放弃学业,回家务农。1998年结婚后,她跟随丈夫来到勐省农场生活。多年来,她和丈夫先后修过自行车、补过轮胎,随后又开三轮车跑运输,正当她意气风发想干一番事业的时候,命运却跟她开了个“玩笑”。
2006年6月,卫秀兰的丈夫外出打工时,不幸受伤,左手被截肢,几个月的时间都躺在病床上。为了支付丈夫的医疗费用,她早出晚归地跑运输赚钱,希望能够凑齐医疗费用,让丈夫安心养伤,还能补贴家用。可天不遂人愿,丈夫受伤不到3个月,她又发生了车祸,导致右脚膝盖粉碎,截肢的几率非常高,因丈夫受伤时几乎花光了家里多年的积蓄,已没有更多的钱治疗,她一边寻医治疗,一边四处向亲戚朋友借钱,面对精神和身体上的双重打击,卫秀兰心力交瘁。
“那几年是我们家最难的时候,两个孩子上学,我躺在床上不能行走,做饭、洗衣、带孩子全部依靠单臂丈夫,过年过节,孩子没有新衣服穿。”卫秀兰回想起过往,泪水不断地在眼眶里打转,后来卫秀兰打听到省外一家医院能治疗她的腿,她丈夫二话没说就筹钱带她去治疗,慢慢地卫秀兰的身体逐渐好转,也能下地走路了,虽然走路不能和以前一样利索,但是身上背负着6万多元债务,卫秀兰说什么也坐不住了,2012年她重拾旧业,但是运输生意却越来越不景气。
自强不息,追梦人生
卫秀兰一筹莫展的时候,正值沧源自治县勐省农场社区管委会探索“党建+国企+民营企业+基地+农户”的深度融合产业发展模式,谋划养牛产业发展的好时机。勐省农场社区管委会把壮大村集体经济、培育富民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采取科学强化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引导农户由分散养殖向适度规模养殖转变,形成党支部引领、金融资金支持、带动农户发展的“大示范、小农户”格局,稳步推进肉牛养殖,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2015年,在党组织的关心帮助下,卫秀兰多方筹措资金,承租了3.2亩土地,推地、盖牛棚、买牛、种草,建起了“友兰养殖场”,开始了二次创业。
创业初期,她和丈夫双双拖着残疾的身体,成天起早贪黑,边学习边养牛,刚开始起步一两年的时候,请工、买草料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但是牛太小无法出栏,没有收益,卫秀兰一度想放弃,但是在组织的鼓励和支持下,她还是坚持了下来,最终冲过了那段艰难的时光。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夫妻二人的艰苦努力下,养殖场终于初具规模,2016年,市、县残联对卫秀兰进行了创业指导和帮扶,先后投入帮扶资金10.9万元,2018年养殖场初见成效,一年出售40多头牛,收入达17.6万元,2023年出售260多头,目前存栏100多头。卫秀兰说:“如今政策好,得到党委的扶持,我们现在才能这样站起来。”生活的磨难让卫秀兰更加豁达开朗。
饮水思源,不忘感恩
在创业成功时,卫秀兰深感党恩,不忘乡亲,积极向有需要的村民提供就业岗位,先后安置了5名残疾人在养殖场工作,包吃包住,如遇农活比较忙碌的时候,还聘用了10多名临时工帮忙。敢闯敢干的卫秀兰,用自己的能力和技术带动周边群众一起发展养牛业,不仅提供种牛,还为前来咨询的村民提供喂养、管理、疾病防治的良方,在她的带动和影响下,已辐射带动周边500多户农户养殖黄牛,其中残疾人户达50多户。
如今,友兰养殖场生产经营和管理越来越规范,养殖规模越来越大,经济效益也越来越好,带动了更多的农户和残疾人创业、就业。“友兰养殖场”被授予“云南省妇女联合会巾帼创业示范基地”“临沧市残疾人就业示范基地”“沧源佤族自治县残疾人自主创业户”“沧源佤族自治县肉牛养殖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卫秀兰于2023年被表彰为全国农业农村劳动模范。
田思 李迪(沧源自治县委组织部)
原文链接:http://ylxf.1237125.cn/Html/News/2023/12/5/434468.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上一篇: 多彩产业齐发展 幸福拉巴建起来
- 下一篇: 盈江昔马镇有一种“神奇的竹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