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答卷 | 广元检察:以检察履职守护千年蜀道源远流长
发布时间:2024-04-30 来源: 四川省人民检察院 作者:佚名
“两行古柏植何人?三百长程十万树。翠云廊,苍烟护,苔花荫雨湿衣裳,回柯垂叶凉风度。”清代诗人乔钵所著《翠云廊》百年咏唱,诗中描述的剑阁翠云廊至今仍安在。一条蜀道沟通秦巴,百里古柏绵延古今。怎么把古蜀道的风貌保护好、文化传承好,成为广元市检察机关履职的重要课题。
“要把古树名木保护好,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好。”广元市检察机关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以高水平检察履职保护好古蜀道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守护好这份历经数千年历史变迁却仍然勃发的生机。
发力保护古树 蜀道古柏焕发新活力
古蜀道跨越3000多年的历史,打破了秦岭与大巴山脉之阻。古蜀道旁,当地百姓不断栽植大量行道树,形成了以古柏为主、绵延数百里的林荫大道。其中,最精华的一段就在翠云廊,现存古树7803株,平均树龄1050年,最高树龄达2300年,是迄今为止保存最完好、里程最长、数量最多的古代人工栽植驿道古柏群,被誉为“蜀道灵魂”“世界奇观”。
2019年,剑阁县检察院在办理一起非法采伐珍贵树木的刑事案件时,从犯罪嫌疑人的供述上深挖彻查,发现部分古树存在被盗伐和遭受自然损害的风险。
剑阁县检察院对林业主管部门发出诉前检察建议,剑阁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积极争取资金,对所有古树名木进行清查,实现“一树一档”智能化、数字化管理。同时,该院与林业部门深入践行“林长+检察长”制度,共同建立“蜀道古柏资源保护公益诉讼检察工作站”,在翠云廊和拦马墙设立“蜀道古柏资源保护基地”,多点位、全方面为蜀道古柏“保驾护航”。主动沟通对接省内蜀道沿线的昭化、梓潼、南江、阆中等地检察机关,构建“司法合作、区域同管、县乡共治”的司法监督机制。
2023年9月,剑阁县检察院干警在古柏树下为该县汉阳小学学生讲法治课。
广元市检察机关充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从群众中“借智借力”。广元市检察院开设公益诉讼随手拍小程序,广泛收集破坏古树名木资源的公益诉讼线索。剑阁县检察院创新开展“设点建站聘员联户”网格化民生检察工作,将线索受理、听取诉求、法治宣传送到“群众家门口”,增聘各村“义务护林员”为民生检察联络员,构筑起辐射全县镇、村、学校的古柏保护“绿色屏障”。
守护美丽家园 共绘人与自然和谐之美
广元地处四川盆地北缘,是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也是生物多样性的宝库。广元市检察机关从“官民相禁剪伐”“交树交印”的悠久制度中汲取治理智慧,以法治保护“撬动”生态环境和资源制度保护,推动跨区域、跨部门协作保护。
广元市检察机关从市县自然资源局、农业农村局、生态环境局等行业系统聘任特邀检察官助理20名,与市林业局会签《关于加强森林资源保护技术协作的十条措施》,从遥感测绘等资料中获取大数据,获得现场勘验、森林资源损失结果认定、生态修复方案制定等方面的专业协助,为古树名木保护提质增效提供坚实技术支撑。
2023年11月,广元市检察院牵头,四川成都、德阳、绵阳、南充、巴中和陕西汉中、甘肃陇南等地的检察院齐聚一堂,召开川陕甘三省八市古蜀道保护公益诉讼检察跨区域协作暨专项监督会议,签署《古蜀道保护公益诉讼检察跨区域协作机制》,构建了从线索移送反馈、调查取证协查、联席会议沟通,到专项监督联动等方面协作的古蜀道公益检察保护大格局,部署以年为周期,八市轮值开展古蜀道保护系列专项监督活动,唱响了覆盖地域更广、保护领域更多、协作范围更大的跨区域保护“协奏曲”。
2023年11月,广元市检察院牵头,召开川陕甘三省八市古蜀道保护公益诉讼检察跨区域协作暨专项监督会议。
川陕甘三省不仅因古蜀道紧密相连,还肩负着携手保护大熊猫国家公园的重任。为守好位于大熊猫国家公园岷山片区的青川县唐家河自然保护区这一“天然基因库”,广元市青川县检察院与阿坝州九寨沟县检察院、甘肃省文县检察院建立协作机制,通过联席会议、联合巡查,在线索移送、调查取证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办理检察监督、行政执法协作案件40余件。2023年8月,广元市青川县检察院牵头打造了集科学普及、警示教育、法治宣传、生态修复功能于一体的生物多样性法治教育基地,已有1万余名游客进入中心参观。
为推动加强诉源治理,广元市检察机关还结合办案,依法发出社会治理类检察建议7件,推动完善相关机制,为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撑起更大的法治“保护伞”。
助力文化传承 擦亮“蜀道之光”
一条古蜀道,半部华夏史。古蜀道所经之处,留下了丰富的文物遗址、非遗文化、传统村落等“蜀道遗珠”。让这些文化瑰宝与时光“竞速”、绽放新的“蜀道之光”,是广元检察干警共同的心愿。
金牛古道沿千佛崖、观音岩延伸,留下了百余处石刻文物。目前,广元市共有石窟寺及石刻文物保护单位100余处,其中,千佛崖摩崖石刻等全国重点文保单位4处,省级文保单位4处。广元市检察院与广元石窟研究所协作联动,在千佛崖石刻艺术博物馆设立首个石窟寺文物资源保护基地,建立起文物资源保护“绿色通道”,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石窟寺文物保护专项监督,融合“四大检察”职能,办理文物保护及文化遗产保护类刑事、公益诉讼案件16件。
“麻柳刺绣”是独具广元地方特色和独特艺术魅力的民间传统刺绣,先后被纳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然而,“麻柳刺绣”传承人却面临年龄偏大、收入低等问题。广元市检察院、朝天区检察院组成联合办案组“一体化”办案,召开诉前圆桌会议释法说理,向行政主管部门发出诉前检察建议,促成行政主管部门主动争取保护资金,加大对传承人的人文关怀,积极开展保护工作:组织“麻柳刺绣”传承人参加市级文创产业人才培训,重新装饰、装修麻柳刺绣馆,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激发青少年的兴趣,培养潜在传承人。同时,开展“川工带川货”直播带货,让非遗传承人在稳定增收中开展技艺传承。
广元市昭化区是四川省国家级传统村落数量排名第三的区县,有国家级传统村落13个,而昭化古城是蜀中建县治(制)最早、连续设置县治(制)时间跨度最长的城池之一,是三国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是蜀道文化的重要载体。然而,当地传统村落年久失修、保护缺失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为保护好传统村落,广元市检察院指导昭化区检察院依法发出诉前检察建议,组织召开公开听证会,听取行政主管部门意见。面对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的资金缺口等难题,昭化区检察院向区人大、区政协多次进行汇报,邀请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凝聚更大的保护合力。在昭化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努力下,积极争取到国家级传统村落保护补助金6550万元。短短3个月,有关乡镇就组建起村级传统村落保护专项工作专班,将责任落实到人,行业主管部门开展拉网式消防安全检查,安全隐患得到整改,周边垃圾被清理。昭化区制定出台《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工作方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古村落、文物保护单位等逐一挂牌保护,建立起长效工作机制。
“留住乡亲、护住乡土、记住乡愁”,传统村落在检察守护下焕发出蓬勃生机。
原文链接:http://www.sc.jcy.gov.cn//xwdt/jcjc/202401/t20240126_6272888.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推荐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监督电话:1326973820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