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廉政法制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廉政法制内参 > 正文

以创新改革铸就育人典范 革命文化绽放新光彩

发布时间:2024-08-28    来源: 七一网    作者:佚名

  

  红岩革命纪念馆。红岩文化中心供图

  文化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也是增进民生福祉的关键因素。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增强文化自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

  “这为新时代红岩人指明了方向。”重庆红岩革命历史文化中心(简称“红岩文化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红岩文化中心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聚人,全面夯实红岩革命文物基础工作,扎实开展“大思政课建设年”主题活动,推动红岩事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红岩景区——《新华日报》总馆旧址。红岩文化中心供图

   

  加大文物保护利用

  打造大思政课“红岩样本”

  文物是文化的载体。2024年上半年,红岩文化中心聚力文物的保护利用,不仅加强本体保护,完成了饶国模故居等4处文物建筑保护修缮方案设计,还新征集藏品734件/套,完成珍贵纸质文物保护修复,编制馆藏纺织品珍贵文物保护修复方案。

  数字保护也是其中的重要一环。上半年,红岩文化中心还完成了大量文物数字化采集,推进“文化·千秋红岩”应用建设,开发知识管理系统和文物本体数据管理系统,推进新华日报数字资源活化利用。同时,完成千秋红岩基本陈列和“八办”旧址复原陈列局部改陈,引进各类专题展等等,歌乐忠魂基本陈列获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活动“优胜奖”。

  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为了加强文物研究和利用,红岩博物馆·西南大学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成功创建并揭牌,同时发布了首批16项课题,举办相关主题论坛和学术沙龙。

  “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正式揭牌,标志着红岩事业发展迎来新起点。”红岩文化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心将打造革命文物研究平台和新智库,推动红岩文物在科学保护、价值挖掘、展览展示、传承弘扬、科技应用等方面取得突破;将构建革命文物知识体系、话语体系和育人体系,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红岩思政”育人品牌,为推动大思政课建设打造红岩样本、提供重庆经验。

  

  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揭牌。红岩文化中心供图

   

  激发革命文化创新活力

  构建红岩文化育人体系

  “红岩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红岩文化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资源。”上述负责人表示,下一步,红岩文化中心将不断激发革命文化创新活力,系统构建红岩文化育人体系,推动实施红岩精神传承弘扬工程,助力打造红色基因传承示范区,为建设文化强国和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要全力推动红岩文化育人体系改革。首先要深化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建设,完善运行管理体制机制,开展项目征集、研究合作与学术交流,筹备成立长江流域纪念馆协同发展联盟;开展健全完善红岩文化育人体系专题调研工作,抓好党性、思政、公众三大教育品牌建设,推动红岩干部学院提质扩容;深化红岩研学教育基地改革,开展红岩大中小学思政系列教材(辅导读物)编写,打造优质课程资源;筹建全市红色资源宣传教育中心,抓实红岩精神宣教人才创新工作室创建。

  加快推动红岩文化地标建设提档升级。围绕打造红色旅游高地,完成红岩文化公园二期建设,实施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危岩及不稳定斜坡治理工程,推进红岩村环境提质利用项目,保护历史风貌,打造“最美红岩小道”;推动烈士纪念设施提质改造,开展陈列馆配套建设和景区环境整治,提档升级红岩大景区;优化讲解服务,推出特色活动,增强服务供给,巩固文明旅游示范单位创建成果。

  持续推动红岩文化产业发展提质增效。深入开展“三攻坚一盘活”改革发展工作,做好政企分离改革后对红岩文化产业集团的代管工作;抓好国有资产盘活,推进好“四一”图书馆繁花四熠研学基地等合作项目;抓好与璧山区政府联合打造的数字文旅合作项目,深化印咖啡品牌合作,推进13个展陈项目,完成20种文创开发,举办第八届红岩文化创意产品大赛暨“红岩思政”剧本征集评选等。

  华龙网记者 吴礼霜/文


原文链接:https://www.12371.gov.cn/Item/657318.aspx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廉政法制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传媒广告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廉政法制网 lzfzwl.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6 15311203816 010-56212739 15311203807 010-53387132
监督电话:1326973820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xcgbfz@163.com  客服QQ:3610847436 通联QQ:3504475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