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珍档|周恩来为两位烈士题写碑文
发布时间:2024-11-10 来源: 七一网 作者:佚名
1946年8月18日,罗世文、车耀先在歌乐山松林坡壮烈牺牲,后建墓合葬
周恩来为两位烈士题写碑文
▲1957年2月,周恩来与贺龙在红岩村。
▲车耀先
▲罗世文
▲周恩来为罗世文、车耀先烈士题写的碑文
歌乐山地处重庆市沙坪坝区,山上树木葱葱,山中流水潺潺。在这座山上,有着太多的革命历史和红色印记,成为一代代中国人内心深处的神圣向往。
歌乐山上,有一座特殊的墓地引人注目。这是一座合葬墓,墓主人是著名革命烈士罗世文和车耀先。78年前,两人在歌乐山松林坡壮烈牺牲。为纪念两位烈士,周恩来亲自题写了碑文。
亲自为烈士题写碑文
1957年2月的一天,周恩来乘车前往歌乐山中美合作所,随行的有安保工作人员王处长等。轿车路过一条小铁路,来到一处公路边停下。周恩来下车后,在工作人员引路下,沿一条石板路往上走。几分钟后,前面出现一道大门,上面写有香山别墅字样。
进入大门,工作人员一边走,一边给周恩来介绍:“1939年,国民党军统局特务头子戴笠选中歌乐山下的白公馆和渣滓洞等地设为看守所,成为关押、残杀革命志士的集中营。香山别墅便是白公馆,原为四川一白姓军阀在郊外的别墅。这里曾关押过罗世文、车耀先和王朴等烈士。”
从白公馆出来。周恩来一边往下走,一边时而向前方看,旁边的溪水从山上流下。前面的山坳处,有厂房,还有冒烟的烟囱,旁边堆了一些垃圾,溪水沟里出现白色的水泡,时而飘来异味。工作人员见周恩来看得认真,便说:“那是一个化工厂。”周恩来听后,说:“污染环境的工厂,一定不要建,已建立起来的要设法迁出。”
周恩来一行上车后,汽车在清静的树林中前行,来到一岔路口,工作人员指着左边一条公路说:“这条公路上去几十米的松林坡,就是罗世文和车耀先牺牲的地方……”
那树木瑟瑟的山林,令人触景生情。
罗世文,四川省威远县人。1920年秋,到重庆教会学校学习英语,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后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为《红岩》英雄许云峰原型之一。1937年回川领导统战工作。1940年3月18日,罗世文在成都被捕。军统局局长戴笠将他押到重庆军统局总部看守所,亲自审问,妄图诱降,遭严词拒绝。在狱中,罗世文担任秘密成立的临时党支部书记,坚持斗争。牺牲前,罗世文在一张纸上写下了这样的文字:
据说将押往南京,也许凶多吉少!
决面对一切困难,高扬我们的旗帜!
车耀先是四川省大邑县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川康特委军委委员。后在成都以经营餐馆为掩护从事革命活动,引导许多有志青年走上革命道路。因成都“抢米事件”被捕,被关押在重庆等地。在漫长的铁窗生涯中,他怒斥特务的威胁利诱,经受了严峻的考验。车耀先在《自誓诗》中有一段是这样写的:
喜见东方瑞气升,不问收获问耕耘。
愿以我血献后土,换得神州永太平。
1946年8月18日,罗世文、车耀先在歌乐山松林坡壮烈牺牲。
工作人员的声音有些低沉:“两位烈士的遗骨,是1957年根据特务交代找到的,后建墓合葬。”为纪念罗世文、车耀先两位烈士,周恩来亲自题写了碑文:罗世文、车耀先两同志之墓。
汽车拐了几个弯,来到歌乐山下的另一偏僻山凹。这里的建筑与白公馆稍有区别,四周有围墙,在一条溪沟上面建有一道大门。这儿就是渣滓洞,原为人工开采的小煤窑,后成为国民党的监狱。在白色恐怖年代,这里到处是明岗暗哨、层层封锁、与世隔绝,但革命志士把监狱当成特殊的战场,演绎出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其中江竹筠(江姐)就是很突出的烈士之一。
1949年11月27日,在重庆即将解放的前夜,特务对关押在白公馆、渣滓洞的革命志士进行大屠杀。据统计,前后共有300多名革命者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
周恩来从渣滓洞出来后,心情有些难过,他对陪同人员说:“中美合作所要保持原貌,当作反面教材。”
1962年,经《红岩》小说作者罗广斌等人建议,四川省委、省政府决定在原军统集中营和中美合作所旧址修建纪念馆。周恩来获悉后作出重要指示:迁出工厂,修建道路,对外开放。1988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如今的白公馆和渣滓洞,每到春天,满山红梅花儿开,但也在提示后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关心百姓油盐酱醋
1957年2月11日,周恩来总理来到重庆钢铁厂视察。走进车间,周恩来在平炉台上拿起一些铁合金,向车间的负责人逐一询问化学成分、物理性能和冶炼过程中的作用。
对这些提问,负责人一时有些紧张。陪同的贺龙副总理笑着对总理说:“你问得那么详细,谁答得上来,看把人家考倒了。”周恩来真切地说:“不懂就学嘛,要变成内行啊!”
视察完车间,在工作人员引路下,周恩来来到重钢工人冉树清、黄荣昌的家。总理心情愉快,有说有笑,屋内外的气氛很融洽,大家个个喜笑颜开,又是欢笑,又是鼓掌。周总理和蔼可亲,谈话像摆家常,一会儿问家有几口人?一会儿又问这屋子是几家人住?得到答复后,周恩来点了点头。
看到一个胖嘟嘟的男孩子很可爱,总理弯下腰,伸出双手把男孩抱起来。小孩发出憨态可掬的笑容,周恩来也十分开心。看见身边一个戴着红领巾的女孩,总理摸着女孩的头亲切地说:“要好好学习啊!”
总理抱着小男孩里屋外屋走着看着。来到厨房,他揭开油、盐罐子的盖子看,又把米坛子盖子揭开看,了解老百姓的生活怎么样。看到油、盐罐子里装着猪油、盐巴,米坛子里装着白生生的大米,总理显得很是开心。
交谈时,仍抱着孩子的总理感觉屋子有些窄,便把冉树清全家招呼到门外,大家一起合影留念。临走时,他还亲切地与大家握手告别。总理关心百姓的生活,很亲切、也很周到,令人感动。
南开校园传出的笑声
这天下午,风和日丽,轿车从沙坪坝南开中学大门驶入,第一个下车的正是周恩来总理,他步履轻快,精神饱满。
在教学楼前等候的喻校长上前向总理亲切问候。周总理高兴地连声说:“老熟人了,老熟人了!”喻校长请总理小坐休息一下,总理含笑说:“不坐了吧,我们还是走一走,看一看!”
周总理对南开学校有着深厚情感,对该校的一屋一宇了如指掌,他边走边向大家介绍南开的一些历史故事,同时也听着喻校长的汇报。总理满面笑容,频频点头,他热情鼓励大家“一定要把学校办得更好”。
沿着步道,周总理来到操场,环视操场后他说:“学校很重视体育,很重视学生的健康。我的身体之所以这些年来还不错,就是在中学的时候锻炼得好,这都应该感谢母校,感谢母校的老师们啊!”
周总理来到津南村口,指着村口的平房说:“这原来是张伯苓先生的住宅嘛!张伯苓没有追随蒋介石去台湾,还是对的嘛!”
喻校长向周总理讲了一件事:解放前夕,有人看见蒋介石垂头丧气地从张伯苓住宅走出来,上车时,光头都碰在车门上。话音一落,引得大家都笑了起来。
周总理来校视察的喜讯很快传开,同学们纷纷赶来。当总理一行来到鱼池边的林荫道时,喜悦的群众把总理围得紧紧的。工作人员为了总理的安全,在前面开路,周总理却摆着手风趣地说:“不要喊,他们不会打人的。”
看到来了这么多同学,周总理格外高兴,指着一位身材魁梧的人问同学们:“同学们,他是哪一个?你们认识吗?”
周总理亲切的话语和慈祥的面容,让同学们立即活跃起来。有同学脱口而出:“贺龙!”接着大家异口同声地天真喊道:“贺龙!贺龙!”见状,周总理和贺龙都笑了。周恩来与同学们问长问短,他还语重心长地对大家说:“要好好学习,热爱祖国……希望每一个同学为做一个有文化有技术的工人和农民,做一个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相结合的知识分子而努力。”
周总理这次在重庆视察期间,还去了西南师范学院参观。总理在百忙之中,也要抽时间去学校看一看,充分体现了他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和对青年学子的关怀。
在周恩来光辉灿烂的革命生涯中,重庆岁月占据着重要地位。从1955年到1965年,周恩来4次重返故地,留下历史佳话。而这一次来重庆,是新中国成立后周总理在重庆停留时间最长的一次。他亲切的形象和深切的教诲,铭刻在山城人民心中,成为鼓舞人们前进的动力。
(作者樊家勤 系重庆市公安作协会员 图片由作者提供)
原文链接:https://www.12371.gov.cn/Item/661426.aspx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上一篇: “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
- 下一篇: 全省检察理论调研骨干人才培训班顺利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