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临翔:支部引领抓强“三陶”引“窑变”
发布时间:2022-06-21 来源: 共产党员网 作者:佚名
近年来,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立足区位优势,围绕碗窑村土陶文化这个最大资源,从“陶”做起、借“陶”作文、以“陶”破局,育“陶人”、展“陶艺”、兴“陶旅”,走出了全面振兴之路,推动碗窑村实现美丽“窑变”,变成了鲜花飘香、林果满园、陶瓷驰名、人民幸福的美丽村庄。
“三个一批”育“陶人”,让土陶产业“重焕生机”
“传帮带”发展一批。坚持土陶特色产业发展导向,深入落实“三链”工作法,创新推行“1+3+N”模式,抓好土陶人才孵化,充分发挥15名非遗传承人的“传帮带”作用,采取“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对制陶群众进行培训,广大陶农技艺实现了提升,带动了一批年轻人投身陶艺创作,催生了一批新生力量,成为非遗的传承者和实践者。积极与本土院校合作,以“传承人带学生”的方式,邀请院校学生到碗窑村创作交流,促进土陶技艺和文化的传承,本土传承人作坊、七彩陶瓷主题文化园被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列为实训基地。
“送出去”培育一批。2007年以来,村党支部定期分批组织陶农到景德镇、建水等地考察学习制陶技术和先进经验,部分陶农通过学习已能熟练掌握和开发100多种器形。组织非遗传承人先后到景德镇陶瓷大学、上海工艺美术学院、云南艺术学院等专业院校学习培训,实现制作技艺的创新提升。由临沧炼玉陶瓷有限公司出资,组织8名本土人才带薪到景德镇学习陶瓷制作工艺,填补了临沧陶瓷烧制人才的空白。
“请进来”提升一批。成功举办云南临翔国际柴烧创作营活动,9个国家和全国各地近106位陶瓷技艺大师到碗窑开展创作活动,与本土艺人面对面交流,本土艺人制陶技艺得到提升、理念得到转变,将本土传统陶工艺融入现代元素,推动碗窑陶瓷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博尚旅游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结合开展“派一人、包一村、抓一业”专家人才帮扶基层助推发展行动,邀请市内外土陶文化专家、制作大师、本土文化名人,采取“技艺培训+实训指导+文化研讨+驻村指导”的培训模式,完成各类培训3期150余人,提升群众制陶技艺、实操水平和文化内涵。
“内强外引”展“陶艺”,让传统土陶“华丽转身”
内强:抓本土陶艺组织化。村党支部领办土陶合作社,建设土陶集中展示交易中心,以“三个统一”提高土陶产业组织化程度,实现抱团发展。统一工艺标准。合作社根据市场需求统一工艺设计,规范标准要求,推动产品种类从“杂、乱、散”向“标准统一”转变,提高制陶农户的生产效率,提升了土陶产品的工艺水平、整体质量。统一经营管理。村党支部依托合作社牵头组建土陶产业行业协会,对全村108间手工制陶作坊和制陶农户的日常经营实行统一管理,对统一工艺标准的土陶产品进行统一定价,保证了全村土陶产品市场稳定,维护了制陶农户的利益。统一订单承接。将土陶集中展示交易中心以场地租赁经营形式,交由企业负责分区、分类经营,根据产品类型由企业统一进行线上线下分类订单、派单,改变了农户自主经营、单打独斗的模式,实现产品由“小市场”向“大市场”迈进。
外引:抓招商引资创品牌。引进临沧炼玉陶瓷有限公司,采用景德镇炼玉文化公司一流的陶瓷制作工艺,以本土优质高岭土为原料,结合碗窑村的传统土陶制作技艺,建设年生产30万件柴窑陶瓷、200万件非柴窑陶瓷产品生产线,重点打造“临沧七彩瓷”“白陶”产品,创立云南临沧文化陶瓷品牌。2019年1月,泰窑一号窑顺利开窑,开启了临沧烧制陶瓷的先河,实现了传统土陶到现代瓷器的“华丽转身”,过去不起眼、廉价格的“坛坛罐罐”,通过技艺的提升,如今可以买到几千元甚至上万元。
“三个推动”兴“陶旅”,让美丽乡村“提档升级”
乡村治理打基础,推动“环境美”。村党支部积极争取上级项目支持,修复改造村组道路,硬化旅游景区路面,打造水体景观,建成3个停车场。结合推行“432”工作法,实行全民积分制管理和全域网格化管理,划分微网格48个,完善村党组织领导下的“自然村振兴理事会”,修订村规民约,建立村党组织领导下“四长包联”体系,以人居环境提升为切入点,健全卫生收费制度,常态化开展“美丽庭院”动态评比和“周五全域洁净日”活动,群众全员参与人居环境提升,村庄颜值大幅提升走出了一条以党建为引领、以自治为主体、以法治为保障、以德治为抓手的乡村治理新路子。目前,已实施特色民居改造23户,有8户农户依托自家美丽庭院创办了农家私厨、小院私房菜馆等经营业态。
陶瓷文化作主导,推动“发展美”。引进临沧炼玉陶瓷有限公司,规划建设总投资8755万元的“临沧七彩陶瓷主题文化园”,围绕“吃住行游娱购”的全链条业态发展模式,建成了“泰膳居”半山酒店、特色美食街、“窑吧里”等一批特色民宿餐饮,打造一条以陶瓷文化为核心、特色旅游为延展的特色文化产业链。依托临沧源创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规划建设总投资5000万元的“云临尚品生态文化庄园”,打造供游客观光、购物的“土陶一条街”、旅游文化餐厅,因地制宜打造果蔬采摘亲子体验园。对村内保留的传统龙窑进行修缮,建设观光窑、土陶博物馆、土陶集中展示交易中心,开发旅游项目,形成集陶瓷文化展示、旅游观光、制陶体验为一体的乡村旅游发展格局。
美丽经济聚人气,推动“产业美”。在巩固烤烟、油菜等传统产业发展基础上,村党支部组织农户连片种植金丝皇菊、婺源皇菊224亩既有观赏性又能带来经济效益的“美丽花海”观光带,开发鲜花美食,实现了卖烟叶向卖好风景的转变。村党支部牵头、党员带头,带动村民进行土地流转,将土地承租给企业,建成红叶碧桃、甜脆李等特色水果观光园140亩,打造“美丽果园”观光带,让绿水青山释放出生态红利。通过打造“美丽花海”“美丽果园”观光带,催生了碗窑“开门就是花园、全村都是景区”的“美丽经济”,每天都有很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每逢周末和节假日更是“人气”爆棚。
通过育陶人、展陶艺、兴陶旅,群众在家门口有了土地租金、企业务工、旅游服务业“三笔收入”,年收入达332万元。2021年村经济总收入达7680.94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7万元。如今的碗窑村经济社会发展红红火火、热气腾腾,全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变得更加美丽漂亮,先后被评为“中国传统村落”“云南省特色文化产业示范村”“云南省美丽村庄”。
原文链接:https://tougao.12371.cn/gaojian.php?tid=4655978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上一篇: “葡萄支部”领跑集体经济迈入“快车道”
- 下一篇: 凝聚党建“三合力” 共谱振兴新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