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北京篇章
发布时间:2022-07-06 来源: 北京党建群网 作者:佚名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北京篇章
——在中国共产党北京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蔡奇
(2022年6月27日)
蔡奇同志代表十二届市委作工作报告。记者 戴冰摄
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北京市第十二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中国共产党北京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是在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全市人民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的重要时刻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更加奋发有为推动新时代首都发展,为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党的十八大以来,是北京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时期。习近平总书记10次视察北京、18次对北京发表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这一重大时代课题,为做好新时代首都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始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风雨无阻、砥砺前行,坚定不移从北京发展转向首都发展,从单一城市发展转向京津冀协同发展,从聚集资源求增长转向疏解非首都功能谋发展,从城市管理转向超大城市治理,扎实推进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推动北京这座伟大城市深刻转型,开启了首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航程。
过去五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市委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加强“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提高“四个服务”水平,抓好“三件大事”,打好三大攻坚战,统筹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和改善民生各项工作,不断将全面从严治党引向深入,胜利完成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城市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迈上新台阶,首都北京发生了新的历史性变化。
五年来,我们深入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首都功能不断优化提升。坚持以规划引领城市发展,编制实施新一版城市总体规划、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分区规划及重点功能区规划,城市功能和空间布局不断优化。始终把服务保障政治中心摆在首要位置,核心区人口、建筑、商业、旅游密度逐步下降,中央政务环境持续改善。围绕“一核一城三带两区”总体框架,深化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为弘扬,北京历史文化金名片绽放光彩,文化事业和产业蓬勃发展,文化软实力不断提升。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需要,超前谋划推进国际交往中心软硬件建设,重大国事活动服务保障常态化工作机制日趋完善。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三个国家实验室顺利组建运行,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已见雏形,产生一批世界级引领性原创成果,“三城一区”发展活力持续增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总收入年均保持两位数增长。
五年来,我们坚定不移疏解非首都功能,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新突破。持续打好疏解整治促提升“组合拳”,一大批一般制造业企业、区域性专业市场和物流中心有序退出,拆除违法建设超2亿平方米。严格落实“双控”及“两线三区”要求,实现城六区常住人口比2014年下降15%的目标,城乡建设用地减量110平方公里,北京成为全国第一个减量发展的超大城市。坚持一年一个节点,有序拉开城市副中心框架,第一批市级机关顺利迁入,环球主题公园开园。大力支持河北雄安新区建设,“两翼”齐飞的发展格局正在形成。交通、生态、产业等重点领域协同率先突破,大兴国际机场“凤凰展翅”,北京迈入航空“双枢纽”时代。
五年来,我们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减量背景下强化创新引领,“五子”联动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金融、信息、科技等现代服务业优势更加凸显,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四成。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先后跨越两个万亿台阶、突破4万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全员劳动生产率保持全国领先,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水耗持续下降。乡村振兴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明显,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步缩小。区域发展趋于均衡,城市南部地区发展提速,京西地区加快转型,生态涵养区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五年来,我们积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稳步向前。加强党对人大、政协工作领导,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爱国统一战线进一步巩固壮大,民族、宗教、港澳、对台和侨务工作扎实开展,工青妇等群团组织桥梁纽带作用有效增强。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完善,基层民主深入发展。法治中国首善之区建设持续深化,地方立法质量明显提升。依法行政水平稳步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持续增强。政法领域改革全面深化,设立互联网法院、金融法院。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取得明显成效。退役军人事务、双拥工作不断加强,军政军民团结更加巩固。
五年来,我们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环境质量大幅改善。深化大气污染治理,2021年PM2.5年均浓度降至33微克/立方米,比2017年下降43.1%,空气质量首次全面达标,市民享受到更多蓝天白云。严格落实河长制,国考劣V类断面全面消除,五大河流全部重现“流动的河”并贯通入海,密云水库蓄水量创历史新高,平原区地下水位连续6年回升。坚持大尺度绿化,精心打造城市绿心森林公园、温榆河公园一期等城市“绿肺”,完成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任务,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4.6%。国家植物园正式挂牌。稳步推进碳减排、碳中和,万元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保持全国省级最优水平。
五年来,我们坚持以绣花功夫推进城市精细化治理,城市面貌发生了人民期盼的可喜变化。全域推进文明城区创建,开展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整治提升,打造了一批“有里有面”的精品街巷。狠抓两件“关键小事”,生活垃圾分类成为新风尚,党建引领物业管理体系基本形成。深化街道乡镇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基层政权和城乡社区建设,城市精治共治法治水平明显提升。回天地区探索形成大型社区治理样本。新首钢地区成为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加强市容景观整治,城市空间清朗有序。市郊铁路利用率得到提升,慢行系统品质不断改善。
五年来,我们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发展动力与活力明显增强。认真落实党中央重大改革决策部署,机构改革全面完成,国资国企、财税、投融资体制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新突破。创新“服务包”“服务管家”制度,营商环境走在全国前列。完成农村土地征收等改革首轮试点。紧紧抓住用好“两区”建设新契机,一批全国首创政策和标志性项目落地实施,北京证券交易所顺利开市。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中关村论坛、金融街论坛成为国家开放发展的重要平台。主动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多领域国际交流合作取得扎实成效。
五年来,我们持续改善民生福祉,人民群众获得感显著提升。紧扣“七有”要求和市民“五性”需求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办好民生实事,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提升。稳步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双减”工作,校内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各类教育全面推进,高校党的政治建设向上向好。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较低水平。健全城乡医疗卫生体系,人民健康水平明显提高。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房地产市场保持稳定。养老服务业稳步发展。率先建成城乡统一、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创新开展吹哨报到、接诉即办,并向主动治理深化,兴起了一场以市民诉求驱动超大城市治理的深刻变革,一大批群众身边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得到解决,广大党员干部公仆意识、为民情怀、担当精神显著增强。圆满完成扶贫支援任务,助力受援地区如期脱贫摘帽。本市低收入农户全部脱低。
五年来,我们全力防范各种风险挑战,保持了首都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坚持把维护政治安全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意识形态阵地管理全面加强,首都国家安全屏障进一步筑牢。平安北京建设持续深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重大胜利,群众安全感创历史最好水平。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得到有效遏制。深化应急管理体制改革,开展地下管线隐患排查和治理,韧性城市建设稳步推进。加强金融活动监管,有序化解存量风险,牢牢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五年来,我们切实扛起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全面从严治党持续向纵深发展。市委加强对跨领域、跨部门重要工作领导,组建市委城工委、生态文明委等具有首都特点的议事协调机构。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全市党员干部坚决捍卫“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自觉性进一步提高。把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建立重点工作现场推进会、区委书记和市直部门党组(党委)书记月度工作点评会等制度,树立起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强化组织体系建设,各级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显著增强。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锻造了一支适应首都发展需要的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集聚了一大批爱国奉献的优秀人才。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持不懈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为基层减负取得明显成效,党风政风持续向好。认真抓好中央巡视和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规划和自然资源领域问题整改,坚决依法有序推进浅山区违法占地违法建设、违建别墅等专项整治,攻坚克难解决了一批突出问题。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严厉查处违纪违法案件,每年召开全市领导干部警示教育大会,以案为鉴、以案促改,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日益巩固。
五年来,我们圆满完成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活动以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世界园艺博览会等一系列重大活动服务保障任务,向党和人民交上了合格答卷。特别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两场庆祝活动,盛大庄严、气势恢宏,完美展现了大党大国气魄,极大激发了全国各族人民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我们全面落实“绿色、共享、开放、廉洁”办奥理念和“简约、安全、精彩”办赛要求,携手河北省张家口市成功举办了一届无与伦比的冬奥盛会。开闭幕式美轮美奂,冬奥村独具匠心,场馆令人叹为观止,赛事精彩纷呈,组织工作非凡卓越,开启了全球冰雪运动新时代,形成了北京冬奥精神。这极大增强了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信心决心,向世界进一步展示了我国阳光、富强、开放、自信的大国形象,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凝心聚气的强大精神力量。北京成为全球首个也是唯一的“双奥之城”,大国首都风范和城市魅力更加彰显。
我们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力以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在党中央领导下,受权牵头建立首都严格进京管理联防联控协调机制,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坚决打赢多轮聚集性疫情歼灭战,慎终如始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大力加强首都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有力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确保首都安全。全市上下连续奋战、守望相助,汇聚起抗击疫情磅礴力量,书写了平凡英雄感人篇章。
同志们,五年春华秋实,五年勤耕不辍。上述成绩的取得,最根本的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巨大关怀的结果。五年来,习总书记多次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亲自为关系首都长远发展的重要规划、重要事项把关定向,教导我们在首都工作中突出政治中心、突出人民群众;亲赴城市副中心擘画千年大计,给予行政办公区机关干部亲切勉励。总书记亲自宣布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正式投运,在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全球峰会和中关村论坛开幕式上视频致辞,赋予“两区”建设、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中关村新一轮先行先试改革等重大支持政策,为北京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在疫情防控关键时期两次亲临一线视察指导,为战胜疫情提供“定海神针”。总书记深入北京老城胡同,对群众嘘寒问暖,一起贴福字、包饺子、拉家常,嘱咐我们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肯定接诉即办做法,要求继续沿着这条路走下去。总书记在冬奥筹办过程中5年5次深入北京、延庆等赛区一线视察,小海陀山、国家体育场、国家速滑馆、冬奥村等都留下了总书记的“冬奥足迹”;在疫情全球蔓延时刻,又交代我们“顺利举办即成功”,为成功办奥指明了方向。总书记连续十年带头参加首都义务植树,号召全社会共同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等等。一幕幕场景历历在目,一句句嘱托言犹在耳。总书记非凡的雄才大略、远见卓识和领袖风范,让我们深受感召;总书记岁月不改、枝叶关情的人民情怀,让我们深受教育;总书记既部署“过河”任务,又指导解决“桥或船”问题,为我们提供了破解各方面难题的金钥匙。我们更加深切地感受到,首都工作每前进一步、京华大地的发展变化,都凝结着总书记的亲切关怀和殷殷教诲。只要有总书记定向引航,我们就有无穷的信心、无尽的力量,就能无往而不胜!
成绩的取得,是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各兄弟省区市、社会各界和全国人民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五年来,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以对党和人民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始终扛着职责使命前行,在办成一系列大事喜事中展示风采和作为,在解决一件件难事急事中淬炼忠诚和担当,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展现出了过硬政治素质、务实工作作风和良好精神风貌,形成了心齐气顺、热火朝天干事业的良好局面。在此,我代表中共北京市第十二届委员会,向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向老领导、老同志,向中央各部门各单位、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驻京部队、各兄弟省区市,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向所有关心和支持首都工作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以及国际友人,表示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谢!
走过五年奋斗历程,我们有如下共同体会:一是必须牢记看北京首先要从政治上看,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根本遵循,一切工作都从政治上考量、在大局下行事。二是必须牢固坚守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坚持把“四个中心”“四个服务”作为引领城市发展的定向标,自觉从国家战略要求出发来谋划和推动北京自身发展,持续优化提升首都功能,全力维护首都安全稳定,更好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三是必须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到首都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积极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四是必须大力推进高水平改革开放,用足用好中央支持北京各项政策,以全面深化改革增添红利,以持续扩大对外开放激发活力,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五是必须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积极构建有效的超大城市治理体系,努力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六是必须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注重统筹兼顾,站位要高、做事要实,当好“施工队长”,讲究工作方式方法,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不折不扣在北京落地落实。七是必须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切实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为首都各项事业发展提供坚强保证。这些经验启示弥足珍贵,要长期坚持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前进道路上仍有许多困难挑战,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四个中心”功能建设、“四个服务”水平与党和人民要求相比还有差距;人口资源环境矛盾依然突出,治理“大城市病”任重道远;在传统增长动力减弱和疏解减量背景下,创新发展动能仍然不足,高科技领域“卡脖子”问题亟待突破;城乡区域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民生保障、公共安全等领域还有不少短板;党员干部能力素质和作风还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需要,正风肃纪反腐任务依然很重,党的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对这些问题必须高度重视,在今后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
二、大力推动新时代首都发展,努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走在前列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我国已经胜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踏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新征程上,为我们掌舵领航的,就是党的领导核心习近平总书记,这个核心是时代呼唤、人民期盼、历史选择,是主心骨、顶梁柱、定盘星;为我们提供科学指引的,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个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是旗帜、方向、信仰。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最大政治成果、最重要历史经验、最客观实践结论,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全市上下要更加自觉地坚持和捍卫“两个确立”,更加坚定地做到“两个维护”,发自内心拥戴核心、毫不动摇信赖核心、始终不渝忠诚核心、坚定不移维护核心。我们所做的全部工作,归结起来就是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京华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形成更多生动实践,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
北京因“都”而立,因“都”而兴,最大市情就在于是首都。首都工作关乎“国之大者”,建设和管理好首都,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进入新时代,首都北京与党和国家的使命更加紧密相连,首都功能作用愈发凸显,服务保障中央政务活动的任务更加繁重;随着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在京举办主场外交、重大活动更加频繁,对我们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提升文化软实力和对外影响力、服务保障国家参与全球治理等提出了更高要求;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迅猛发展,对我们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深化改革开放先行先试、实现高质量发展赋予了新的课题;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交织,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大幅增加,对我们统筹发展和安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带来了新的挑战。回顾过去,在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进程中,我们已经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展望未来,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中,同样要一马当先、走在前列,力争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好伟大社会主义祖国的首都、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国首都、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这是新时代要求,是党和人民赋予北京的历史责任。我们要更加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意气风发踏上新征程,全力跑好属于我们这代人的这一棒,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应有贡献。
新征程上,摆在我们面前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大力推动新时代首都发展。新时代首都发展始于党的十八大,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一系列重要讲话为我们指明的方向,是城市发展理念的重大转变,是深入回答“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这一重大时代课题的生动实践。上世纪50年代开始,在党中央领导下开展了大规模的首都建设,建成了“十大建筑”、地铁1号线、首钢、密云水库等一批重大工程,目的是提升首都城市形象和经济发展水平,展示年轻共和国所取得的巨大成就。90年代,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中,市委提出发展以知识经济为方向、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核心的首都经济,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构建以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目的是探索适合首都特点的经济发展之路。进入新时代,市委鲜明提出首都发展,目的是牢牢守住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强化首都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功能,更好履行首都职责和使命,实现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发展、首都的高质量发展、首都的新发展,使北京的建设发展更加符合党和人民需要。从首都建设到首都经济,再到首都发展,反映了不同发展阶段的中心任务,体现了对首都工作特点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首都发展是居于统领地位的,全市各项工作都要向此聚焦,服从并服务于首都发展,做到纲举目张。
新时代首都发展,本质上是首都功能的发展。全部要义就是加强“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提高“四个服务”水平,更好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我们要更加自觉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高度来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进一步处理好“都”与“城”、“舍”与“得”、疏解与提升、“一核”与“两翼”的辩证关系,紧紧围绕实现“都”的功能来布局和推进“城”的发展,以“城”的更高水平发展服务保障“都”的功能,做到服务保障能力同城市战略定位相适应、人口资源环境同城市战略定位相协调、城市布局同城市战略定位相一致。
新时代首都发展,根本要求是高质量发展。要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发挥北京科技和人才优势,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进一步把“四个中心”“四个服务”中蕴含的巨大发展能量充分释放出来。党中央已从战略上布好局,我们要在紧要处落好“五子”,即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两区”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新需求、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五子”联动推进,形成叠加效应,持续提升高质量发展水平。
新时代首都发展,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要让人民生活幸福。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我们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关切的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住房、社保、环境、交通等问题,坚持落细落小、多办实事,坚持提升硬件和优化服务相结合,着力提高民生保障和公共服务供给水平,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新时代首都发展,标准就是首善。建首善自京师始。北京各方面工作具有代表性、指向性,首善之区要率先示范,立标杆,树旗帜。我们一定要有担当精神,保持积极进取的状态,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努力在新时代展现新作为、创造新业绩,为全国起到表率作用。
今年下半年将召开党的二十大,这是我们党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坚定迈进的重要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代表大会,必将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北京作为首都,要带头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的政治社会环境,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抓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传贯彻。今后五年是北京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全市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和捍卫“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新时代首都发展为统领,深入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深入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坚持“五子”联动融入新发展格局,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推进首都改革开放和各项事业,推进首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北京篇章。
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是:“四个中心”城市战略定位进一步强化,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建设取得新的重大进展,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向纵深推进,城市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持续增强,人居环境品质全面改善,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新步伐,为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首都功能显著提升。政治中心服务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全国文化中心示范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全面加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基本建成。“四个服务”相关体制机制更加健全。
——经济发展质量显著提升。“五子”联动成局成势,经济循环更加畅通。以高精尖产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根基巩固壮大,具有首都特点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形成。城乡区域发展更趋均衡,乡村振兴取得实质性进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更大突破,开放型经济达到新水平。经济总量突破5万亿大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全员劳动生产率保持全国领先。
——京津冀协同发展水平显著提升。疏解非首都功能取得更大成效,“一核”辐射带动作用持续增强,“两翼”齐飞新格局更加明显。区域基础设施联通、生态环境联治、产业布局联动、科技创新协同、公共服务共享水平进一步提高,现代化首都都市圈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
——民生福祉显著提升。就业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健康北京建设全面推进,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教育、社保、住房、养老、文体等公共服务体系持续完善,接诉即办工作机制更加成熟有效,“七有”“五性”保障水平稳步提高。
——生态文明显著提升。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成为广泛自觉,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碳排放率先达峰后稳中有降,碳中和迈出坚实一步。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继续削减,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全面消除劣Ⅴ类水体,天蓝水清、森林环绕的生态城市基本建成。
——首都治理能力显著提升。全过程人民民主不断发展,法治中国首善之区建设深入推进。城市治理各领域基础性制度体系基本形成,基层治理效能和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持续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明显增强,首都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党的建设水平显著提升。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党的领导制度机制更加健全,党的组织体系更加完善,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正风肃纪反腐不断取得新成效,政治生态更加风清气正。
使命越光荣,目标越宏伟,越需要有干事创业的良好精气神。新征程上,我们要珍惜伟大时代赋予的机遇,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始终做到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传承北京冬奥精神,坚持胸怀大局、自信开放、迎难而上、追求卓越、共创未来,保持“一刻也不能停,一步也不能错,一天也误不起”的责任感紧迫感,努力创造无愧于祖国、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新业绩,向党和人民交出新的优异答卷。
三、牢牢把握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大力加强“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提高“四个服务”水平
“四个中心”是党中央赋予北京的城市战略定位,“四个服务”是首都基本职责,全市各项工作都要立足于此,不断优化提升首都功能,更好担负起首都职责使命。
全力做好政治中心服务保障。严格落实首都功能核心区控规,营造安全、高效、有序的政务环境。稳步推进核心区功能重组。进一步降低人口、建筑、商业、旅游“四个密度”,让核心区逐步“静”下来。加强核心区空间秩序管控与特色风貌塑造,展现平缓开阔、壮美有序、古今交融、庄重大气的城市形象。
扎实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办好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化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公民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加强首都红色文化建设。深化文明城区创建,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坚持“老城不能再拆了”,深入推进中轴线申遗保护,创新开展文物腾退保护与活化利用。加强老字号传承创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统筹推进大运河、长城、西山永定河三条文化带建设,创建“三山五园”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繁荣首都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网络视听和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实施文化精品工程,打造“大戏看北京”文化名片。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体系,建设书香京城、博物馆之城。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进文化产业数字化,培育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办好北京文化论坛、北京国际电影节、北京国际设计周等活动。
着力提升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水平。全面加强设施和能力建设,系统提升国家主场外交和重大国事活动服务保障水平。推动奥林匹克中心区功能升级,扎实推进雁栖湖国际会都扩容提升。完善城市副中心、南部地区等区域国际交往服务功能。规划建设国际组织集聚区。建设“双枢纽”国际消费桥头堡,打造精品会议展览品牌。优化国际化环境和服务,推进国际学校、国际医院、高品质人才社区建设,提升国际交往语言环境水平。拓展与国际友好城市交往。
加快形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着眼更好服务创新驱动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努力建设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积极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高水平建设国家实验室,推进在京全国重点实验室体系化发展。加紧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推进前沿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领域世界一流新型研发机构布局建设。坚持“四个面向”,开展“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颠覆性技术攻关,实现更多“从0到1”突破。发挥在京高校院所、企业、医院等创新主体作用,建设一批前沿科学中心、创新联合体和共性技术平台,形成央地协同、政企结合、研产融合、国际合作的创新格局。进一步聚焦中关村科学城,加强基础研究和战略前沿高技术创新,培育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产业集群,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出发地、原始创新策源地和自主创新主阵地作用,率先建成国际一流科学城。进一步突破怀柔科学城,深化院市合作,加快形成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打造世界级原始创新承载区,建设百年科学城。进一步搞活未来科学城,深化央地合作、校城融合,推进“两谷一园”建设,打造医药健康和国际先进能源产业集群,建成全球领先的技术创新高地。深入推进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顺义创新产业集群示范区建设,承接三大科学城创新效应外溢,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高精尖产业主阵地。大力推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开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先行先试改革,加强“一区多园”统筹协同发展,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激发创新主体活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营造一流创新创业生态。
不断提高“四个服务”水平。着力完善重大国事活动服务保障常态化工作机制,完善对中央单位和驻京部队的联络服务机制。加强中央机关办公区和集中生活区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改善办公和生活环境。积极服务保障中央机关在京重点工程建设,配合抓好央产老旧小区改造和管理。紧密对接在京高校和科研院所,做好精准服务。加强各级政务服务窗口建设,提高办事效率。用好12345市民服务热线,持续提升为民服务水平。
四、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率先探索构建新发展格局有效路径,加快建设具有首都特点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形成高端引领、创新驱动、绿色低碳的产业发展模式,使经济发展更好服务于首都城市战略定位。
巩固完善高精尖产业格局。瞄准高端、智能、绿色方向,积极发展先进制造业,擦亮“北京智造”品牌。增强集成电路、医药健康、氢能等产业带动作用,壮大新能源汽车、智能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围绕光电子、生命科学、低碳技术等领域前瞻布局未来产业。一头抓能给行业下定义、定标准的头部企业,一头抓大量崭露头角、有活力的中小微科技型企业,培育更多独角兽、“专精特新”企业和智能制造标杆工厂。巩固扩大现代服务业优势,打造“北京服务”新名片。提升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功能,推动一批国家级金融基础设施落地,办好北京金融法院。深化新三板改革,支持北京证券交易所做大做强,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鼓励更多符合条件企业上市。推动信息服务业能级提升,拓展研发设计、创业孵化等科技服务业态,促进商务服务业国际化高端化发展。推进金融街、商务中心区、丽泽金融商务区等重点功能区建设。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再培育几个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万亿级产业集群。
高标准推进“两区”“三平台”建设。积极开展国际高水平自由贸易协定规则对接先行先试。深化科技创新、数字经济、服务业开放等优势领域制度创新和政策集成。建设数字贸易港,打造数字贸易示范区。扩大金融、信息等重点领域开放,推进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建设。推动“三片区七组团”和服务业扩大开放重点园区特色化差异化发展。擦亮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金字招牌,打造全球最具影响力的服务贸易展会。立足面向全球科技创新交流合作的国家级平台定位,高标准办好中关村论坛。高水平举办金融街论坛,提升服务全球金融治理能力。
打造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坚持数字赋能产业、城市、生活,打造引领全球数字经济发展高地。加紧布局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型基础设施,推动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建设城市超级算力中心,推动数据中心向智能计算中心转变。打好高端芯片、基本算法等核心技术攻坚战。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先行先试,办好国际大数据交易所。优化“南箭北星”产业布局,深化北斗产业创新基地和商业航天产业基地建设。实施智慧城市发展行动和应用场景“十百千”工程,构建“城市大脑”智慧管理体系。加强数字政府、数字化社区(乡村)建设。积极参与数字领域国际规则和标准制定。办好全球数字经济大会、世界机器人大会、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新需求。加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持续推进十大专项行动。积极引进首店、旗舰店,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消费地标。鼓励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提升文化、体育、健康、养老等服务消费品质和规模。繁荣夜间经济。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稳住基础设施投资,加大高精尖产业投资,强化民生保障、生态文明领域投资。扩大民间投资。争取更多REITs项目入市。深入推进城市更新,打造更多高品质活力空间。推动平房区院落申请式退租,完善“共生院”模式。持续开展老旧小区综合整治改造,加大危旧楼房改建力度,支持老旧厂房、老旧楼宇改造和业态升级。推广“劲松模式”“首开经验”,鼓励支持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改造出新机制。
深化经济领域重点改革。持续推动“放管服”改革,高水平建设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着力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健全“服务包”“服务管家”等制度,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和战略性重组,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健全支持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发展的制度,落实减税降费、援企稳岗等政策措施,发展普惠金融和科创金融,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深化财税、价格和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强财源建设,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
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放宽投资准入,试行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提升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加紧首都机场基础设施改造升级,推进大兴国际机场二期及配套设施建设,增强客流物流承载能力,打造一流国际航空“双枢纽”。提升临空经济区发展能级,推动综保区高质量特色发展。主动服务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支持本土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深化京港、京澳全方位合作,促进京台交流合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走“大城市带动大京郊、大京郊服务大城市”的城乡融合发展之路,把干部配备、要素配置、资金投入、公共服务“四个优先”落到实处。积极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推进农业中关村建设,打造“种业之都”。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稳步提高粮食和“菜篮子”产品自给率。深化农村“三块地”改革,基本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并建立长效巩固提升机制。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建设美丽家园。主城区对农村乡镇学校、卫生院手拉手进行帮带。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统筹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加强城乡结合部地区建设,强化产业提升和环境整治,推动绿化隔离带地区减量提质。滚动实施城市南部地区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引导重大项目和优质资源要素优先布局,逐步缩小南北发展落差。深化京西地区转型发展,统筹产业升级和人口资源环境,建设好首都西大门。提升平原新城综合承载能力,补齐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短板,支持承接适宜功能和产业,形成各具特色产业发展布局。加强小城镇建设,适度建设一批小而精的“微中心”。坚持只搞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严格实施生态涵养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条例,加大财政转移支付,深化区域结对协作机制,不让保护生态环境的吃亏。
五、紧紧抓住疏解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以更大力度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坚持把北京发展纳入京津冀战略空间考量,发挥“一核”辐射带动作用,加强与津冀协同联动,携手建设世界级城市群,打造我国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
深入开展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坚定疏解一般制造业企业,决不走回头路。巩固区域性专业市场、物流中心疏解成果,推进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资源向外布局发展。动态完善实施新增产业禁限目录。严格新增落户管理。持之以恒抓好城乡环境整治,保持违法建设和用地治理力度不减,全面创建基本无违法建设区,占道经营、“开墙打洞”、群租房等问题实现动态清零。推动大红门、新发地等转型发展。统筹利用疏解腾退空间,优先用于保障中央政务功能、增补公共服务设施,实施留白增绿。
高水平建设城市副中心。深入实施城市副中心控规,认真落实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意见,扎实推进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通州区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全力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桥头堡。保持每年千亿元以上投资强度,推动城市副中心框架基本成型。建成行政办公区二期,完成第二批市属行政事业单位迁入。完成城市副中心剧院、图书馆与大运河博物馆三个文化设施和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东六环入地改造等重大工程,建成通州堰分洪体系。加快运河商务区发展,建好集成电路高端制造基地和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谋划推进环球主题公园二三期工程,建设文化旅游区。推动建设国家级绿色交易所。基本形成“一带、一轴、两环、一心”城市绿色空间格局。推动张家湾设计小镇、台湖演艺小镇等精彩亮相,抓好宋庄艺术创意小镇提质升级,实施张家湾古镇保护工程。深入实施老城双修,提升城市品质。推进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共建潮白河国家森林公园,推动交通、产业和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资源延伸布局,形成协同发展重要战略支点。
积极构建现代化首都都市圈。坚持以疏解为抓手,以拓展腹地为支撑,以一体化为路径,推动现代化首都都市圈建设。促进环京地区通勤圈深度融合,完善区域快线连接,加强公共服务配套,形成同城化效应。促进功能圈错位联动发展,唱好京津“双城记”,坚持河北雄安新区需要什么就主动支持什么,推动符合定位的北京非首都功能向河北雄安新区疏解转移,协助办好“三校一院”,共建中关村科技园。促进节点城市产业圈强链补链,形成紧密分工协作格局。全面提升交通互联互通水平,让“轨道上的京津冀”更加畅通。完善区域公路交通网,推动六环路国家高速公路功能外移。强化海陆空港联动发展,构建世界级机场群和港口群。深化大气、水和固体废物污染联防联控联治及生态环境共建。推动自贸试验区协同联动,探索多元化产业对接合作模式。加强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推动北京创新成果在津冀转化应用。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共建共享。
扎实做好后冬奥文章。充分用好物质、文化和人才遗产,实现冬奥遗产利用效益最大化。落实场馆赛后利用计划,积极引入高水平赛事,推动向社会开放。大力发展冰雪产业,带动更多市民群众参与冰雪运动。充分挖掘利用冬奥文化资源,讲好中国故事。大力弘扬志愿精神,让“礼让行人”成为社会文明新时尚。建设北京奥运博物馆和北京国际奥林匹克学院。推进新首钢地区转型发展,打造“一起向未来”的城市复兴新地标。推动延庆打造最美冬奥城和国际知名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协同建设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
六、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更高水平上保障和改善民生
牢记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始终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紧紧围绕“七有”要求和市民“五性”需求,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扎实办好民生实事,朝着共同富裕目标坚定迈进。
持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深入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双减”工作,着力提高校内教育教学质量,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支持高校“双一流”建设,深化市属高校分类发展改革,推进沙河、良乡高教园区建设。加强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守正创新办好学校思政课。健全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学习型城市。完善“三边四级”养老服务体系,加强适老化改造,推进医养结合,营造老年友好型社会氛围。壮大银发经济,鼓励养老资源在周边区域布局。推进健康北京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持续改善医疗服务。完善分级诊疗服务体系,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实现每区都有标准化建设的妇幼保健院。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努力让群众在家门口看得上病、看得好病。加强院前医疗急救服务体系建设。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完善生育配套支持政策,发展普惠托育服务。大力发展体育事业,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坚持“房住不炒”定位,健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加大保障性住房供给,完善租购并举的住房体系。加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
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坚持就业优先导向,抓好高校毕业生、城镇困难人员等重点人群就业,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和灵活就业。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稳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比重,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发挥再分配调节作用,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并提高精准性。多渠道促进农民和中低收入群体增收,逐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工伤、失业等社会保险制度。提升社会救助服务能力,加强基层福利设施建设。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支持慈善事业发展。深入做好东西部协作、对口支援和区域合作协作,助力受援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坚持不懈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毫不动摇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压实“四方责任”,落实“四早”要求,采取快速灵活、科学精准的综合防控措施,打好疫情防控主动仗。充分发挥首都严格进京管理联防联控协调机制和涉疫风险应急处置机制作用,对新发疫情露头就打、以快制快,坚决阻断疫情传播渠道。从严从紧从实抓好社会面防控,筑牢首都疫情防控屏障。加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实施首都防疫设施专项规划,推进疾控体系改革和疾控机构标准化建设,持续加强防疫应急能力储备。加强流行病相关疫苗、药物的研发生产,加大疫情防控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力度。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抓好“无疫社区(村)”创建。
深化接诉即办改革。接诉即办是践行初心使命的生动实践,是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服务群众的有效机制。要深入实施接诉即办工作条例,牢牢站稳人民立场,坚持“有一办一”,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同时深化主动治理、未诉先办,集中破解高频共性难题。强化条块结合、部门协同、共建共治,更好发挥吹哨报到作用,提升基层自主治理能力。发挥人民群众主体作用,探索形成以接诉即办为牵引的超大城市治理“首都样板”。提升接诉即办智能化水平,用好民生大数据。调动和保护基层干部积极性。
七、持续推动绿色发展,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大力实施绿色北京战略,努力让绿水青山蓝天成为首都的靓丽底色。
全面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积极推动从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推进产业结构绿色低碳转型,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开展低碳技术攻关和低碳试点,完成市级工业园区绿色低碳循环改造。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推广绿色建筑,加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因地制宜发展超低能耗建筑。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持续开展“一微克”行动,协同控制PM2.5和臭氧污染,推动空气质量持续向好。推进大宗货物运输“公转铁”,抓好机动车“油换电”。实施挥发性有机物治理专项行动。狠抓各类扬尘污染管控。持续打好碧水保卫战,实施城乡水环境治理行动。加强密云水库流域水生态保护,推进永定河等五大流域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严格防止地下水污染。实施节水行动。扎实打好净土保卫战,强化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
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不断扩大绿色空间规模,森林覆盖率逐步提升至45%,除核心区外各区全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深化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创建。提升森林和湿地质量,增强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完成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全面实现宜林荒山绿化。建设北京国家植物园体系。打造温榆河公园、南苑森林湿地公园等大尺度绿化空间,新建一批小微绿地和口袋公园。加强自然保护地管理,建设生物多样性之都。
坚决守住生态保护红线。实施生态安全格局专项规划和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强化“两线三区”全域空间管控和“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健全完善河长、林长、田长“三长联动、一巡三查”机制。
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坚持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推进用能权、用水权市场化交易。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加强评价监测和确权登记。完善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深化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完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公益诉讼制度,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
八、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努力建设法治中国首善之区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更好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深入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支持和保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加强党对立法工作领导,发挥人大主导作用,坚持急用先行、突出首都特色,大力推进重点领域、新兴领域立法。保证宪法、法律法规实施,增强人大监督的刚性和实效。完善“万名代表下基层”等联系群众机制。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突出政协界别特色,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推动人民政协制度优势转化为首都治理效能。组织和推动政协委员更好联系服务界别群众,积极建言资政,广泛凝聚共识。完善基层民主制度,拓宽人民群众反映意见和建议的渠道。
全面推进依法治市。落实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要求,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持续推进政法领域全面深化改革,健全执法司法制约监督体系和责任体系。巩固深化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果,锻造党和人民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的首都政法铁军。推进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实施“八五”普法规划,在全社会形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浓厚氛围。
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加强党对统一战线工作集中统一领导,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健全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合作共事机制,努力画出最大同心圆。加强党外知识分子和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思想引导,抓好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做好新时代民族和宗教工作。统筹抓好港澳、对台和侨务工作。
全力支持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全面落实党管武装制度,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深化全民国防教育。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活动,做好退役军人管理服务保障,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局面。
九、科学把握超大城市治理规律,持续提升首都城市现代化治理水平
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在精治共治法治上下足绣花功夫,探索构建有效的超大城市治理体系,努力让城市生活更健康、更便捷、更舒适、更美好。
深入实施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坚持首都规划权属党中央,在首规委统筹组织下开展工作,健全央地协调机制。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推动重点功能区规划、专项规划与街区控规有机融合,实现“多规合一”。严格人口、建设规模双控。全面实施增减挂钩,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减量提质。守住战略留白,为未来发展留出空间。持续开展城市体检评估。深化规划和自然资源领域问题整改,坚定有序推进农村乱占耕地建房等专项整治,扎实做好违建别墅整治等“回头看”,落实“村地区管”等长效机制,坚决治理涉地乱象。敢于坚持原则、“唱黑脸”,坚决维护规划严肃性和权威性。
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水资源战略储备,实施南水北调中线扩能,研究推动东线调水工程。推动绿电进京输送通道等设施建设。提升天然气和热网应急储备能力。加强垃圾处理设施能力建设。利用地下空间资源,构建综合管廊体系。完善城市交通骨架系统,织密城市路网,畅通道路微循环。实施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推进市郊铁路建设,促进“多网融合”。
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深入推进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整治提升,打造更多精品宜居街巷。做好公共空间环境建设和城市家具设计。深化厕所革命。持续推进生活垃圾分类,从源头上促进垃圾减量,深化市民文明习惯养成。扎实开展物业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多措并举破解老旧小区物管难题。坚持公交优先,优化公交线网和场站布局,完善步行和自行车道网络,营造便捷舒适的绿色出行环境。加强停车综合治理。
夯实基层治理基础。落实街道办事处条例,坚持重心下移、力量下沉,深化街道乡镇管理体制改革,加强综合执法队伍建设。稳妥推进城市化成熟地区乡镇向街道转制。增加社区工作力量。完善基层治理机制,发挥社会组织、街巷长、小巷管家、责任规划师等作用,用好“朝阳群众”“西城大妈”等群众力量。深化“回天有我”创新实践,完善党建引领、多方参与、居民共治的大型社区治理体系。
十、统筹发展和安全,坚决维护首都安全稳定
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下先手棋、打主动仗,妥善防范化解各种风险挑战,全力维护首都政治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
坚持把维护政治安全摆在首位。完善政治安全协调机制。加强反恐防暴体系建设,健全常态化打击整治机制,守住不发生暴恐活动底线。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互联网等各类阵地建设管理,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增强风险预判和处置能力。
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北京。构建平安北京联防联控联建协调机制,深化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和诉源治理机制,将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完善立体化、信息化、智能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推进常态化扫黑除恶,依法精准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织密织牢安全生产责任体系,突出抓好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监管和隐患排查整治。严格食品药品安全监管。
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发挥地方金融监管协调和风险处置机制作用,严格防范和有序处置金融等领域风险。加强对平台经济经营行为、数据安全等监管,支持和引导资本规范健康发展。严格规范政府举债融资行为,化解政府债务风险,遏制新增隐性债务。提升开放监管能力。
积极推进韧性城市建设。构建韧性城市指标和标准体系。完善城市防灾空间格局,统筹应急避难场所与市政设施建设,促进人防设施军民兼用。推动燃气等城市管道更新改造,提升城市生命线工程应急保障能力。加强灾害防御工程建设。强化极端天气风险防范应对。提高城市感知预报预警能力。健全高效顺畅的应急指挥协调机制,织密基层应急动员、响应和服务网络。提升公众应急素养。完善应急救援体系,保留一定重要应急物资和城市生活必需品生产能力。
十一、全面加强党对全市各项工作领导,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新征程上,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关键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关键在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要始终保持自我革命的清醒,增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政治自觉,继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为推动新时代首都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思想和组织保证。
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作用。完善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各项制度。完善党领导人大、政府、政协、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武装力量、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社会组织等制度,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更好发挥作用,把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首都工作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强化市委议事协调机构职能作用,加强和规范市委工作机关建设。健全各级党委(党组)工作制度,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健全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机制,提高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能力。
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市广大党员干部要带头坚持和捍卫“两个确立”,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强化政治监督,不折不扣贯彻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对事关首都发展的重大问题和重大事项,及时向党中央请示报告。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肃查处“七个有之”问题,坚决做到“三个一”“四个决不允许”。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认真落实民主生活会、“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制度,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以钉钉子精神抓好高校党的政治建设。
强化思想理论武装。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持续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深化党章党规学习,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全市党员干部进一步加强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坚持以上率下,抓好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继续办好构建新发展格局讲座。完善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体系。精心组织理论宣讲,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成果走进基层群众。加强首都高端智库、党报党刊理论阵地建设。建好用好“学习强国”北京学习平台。
着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鲜明树立新时代选人用人导向,坚持把政治标准摆在首位,源源不断培养选拔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干事的人心寒、不让一线的干部失落、不让带“病”的人提拔。严格执行干部选拔任用条例、干部考核条例等党内法规,健全选贤任能制度机制。落实党政领导班子建设规划纲要,持续建设结构优、功能强的领导班子。实施干部治理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加强干部专业化培训,注重在重大任务一线培养锻炼干部。健全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常态化工作机制。坚持严管厚爱相结合,完善从严管理监督干部制度,健全干部担当作为激励和保护机制。优化公务员队伍来源和结构。加强企事业单位领导人员队伍建设。
积极打造高水平人才高地。加强党对人才工作全面领导,强化人才政治引领和服务保障,把更多优秀人才团结集聚到首都发展事业中来。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打造梯次合理的首都战略人才队伍。持续深化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等体制机制改革,形成具有首都特点和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
扎实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健全完善党组织领导的基层治理体系,做实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双报到”机制。扎实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深入开展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促进村级组织分类提升。坚持分类指导、精准发力,统筹推进机关、国企、学校、公立医院等领域党建工作,深入推进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改革。完善市、区两级“两新”工委运行机制,深入推进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探索党建引领行业治理有效途径。全面加强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提高党员队伍建设质量,让党的旗帜在每一个基层阵地高高飘扬。
持续加强作风建设。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之以恒纠“四风”树新风。健全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制度机制,严肃查处不作为、乱作为、弄虚作假等问题,持续为基层减负松绑。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歪风陋习露头就打,坚决防止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反弹回潮。进一步强化大抓基层导向,坚持和完善重点工作现场推进会、区委书记和市直部门党组(党委)书记月度工作点评会等制度做法。加强和改进调查研究,完善党员干部联系群众制度,坚持到一线解决问题,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深入开展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
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当前反腐败斗争已经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但腐败和反腐败较量还在激烈进行,并呈现出一些新的阶段性特征,必须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保持反对和惩治腐败的强大力量常在,坚决打赢反腐败这场输不起也决不能输的重大政治斗争。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管住“头雁”和“关键少数”。紧盯政策支持力度大、投资密集、资源集中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有针对性地集中整治,加大对隐性腐败、新型腐败的查处力度。加强对接诉即办、民生保障等领域监督,深入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持续做好追逃防逃追赃工作。坚持把反腐败防线前移,加强日常管理监督,精准运用“四种形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层层设防。以党内监督为主导推动各类监督贯通协调,形成全面覆盖、常态长效的监督合力。深化政治巡视,有效开展市委巡视,完善巡视巡察上下联动工作格局,扎实做好巡视整改“后半篇文章”。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加强纪检监察法规制度建设。坚持常态化开展警示教育,深化以案促改、以案促治,推进廉洁文化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压紧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理念,严格执行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推动各级党委(党组)将党的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健全党委(党组)抓党建工作机制,推动党委(党组)书记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班子成员切实履行抓分管领域党建责任。深化全面从严治党(党建)工作考核、党委(党组)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推动检查考核与政治生态分析研判深度融合。
同志们,推动新时代首都发展,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接续奋斗、继往开来的宏伟事业。我们要把使命铭记在心底,把奋斗写在征程上,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努力在新的赶考之路上赢得更大的胜利和荣光。要时刻牢记党的宗旨,心系民生冷暖,情牵万家灯火,坚定同人民群众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凝聚起万众一心的磅礴力量,共同开创首都北京更加灿烂美好的明天。
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为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北京篇章而不懈奋斗!
原文链接:https://www.bjdj.gov.cn/article/3949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