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样价值助力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2-08-06 来源: 甘肃纪检监察网 作者:佚名
近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大会在浙江省青田县开幕。此前,河北涉县旱作石堰梯田系统、内蒙古阿鲁科尔沁草原游牧系统、福建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被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我国已拥有18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数量居世界首位。
何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当前我国相关保护和传承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果?其在助力乡村振兴上如何发挥功能作用?记者采访了农业农村部国际合作司有关负责人和农村经济研究中心有关专家。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农村与其所处环境长期协同进化和动态适应下所形成的独特的土地利用系统和农业景观。“简单地说,就是独具特色的优秀传统农业生态系统。”农业农村部国际合作司司长隋鹏飞说,我国现有的18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涵盖了梯田系统、茶文化系统、旱作农业系统、草原游牧系统等几大门类。
据介绍,今年5月被正式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河北涉县旱作石堰梯田系统始建于元代,总面积21万亩,石堰长度近万里,是旱作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数百年来,该系统保留了丰富的传统作物品种和环境友好的耕作技术,确保山区恶劣条件下的农业生产发展,创造了山地梯田景观,见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的内蒙古阿鲁科尔沁草原游牧系统,是全球可持续牧业和脆弱牧场管理的典范。当地牧民现今依旧坚持传统游牧生活,通过不断转场放牧,植被受到保护,水资源得以合理利用,畜牧产品稳定供应和多样化的食物来源得到保障。
满足哪些标准才能被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隋鹏飞介绍,入选遗产至少需符合5项标准,首先是保障食物和生计安全。中国目前获得认定的18项全部与生计有关。此外,还需具有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多功能性、具有特有的农业知识体系和适应性技术、具有独特的农业文化价值体系和社会组织,以及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土地及水资源管理体系等。
“认定程序上,也可谓‘过五关斩六将’。”隋鹏飞说,成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首先要入选我国国家级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截至目前,农业农村部共组织认定了6批138项我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其后,将从国家名录当中选出一部分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最后,在预备名单的基础上,经过综合审评,选出向粮农组织报送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申请名单。
据了解,全世界共有65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分布在23个国家和地区。物种资源、农业技术、民俗文化、生态理念、土地景观等,都是农业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有着极其珍贵的价值。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农业文化遗产发掘和保护工作,围绕健全保护体系、注重科学研究、强化保护监测、促进国际交流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
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乡村治理与社会文化研究室副主任张灿强介绍,我国出台了全球第一部专门的《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管理办法》,制定了“政府主导、社区参与、科技支撑、企业带动、媒体宣传”的工作方针,系统地开展保护农耕文明、农业文化遗产,摸清家底等工作。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博物馆等拥有专业的团队致力于农耕文明的科学研究保护。此外,通过第三方评估、反应性监测等多种方式,强化保护监测,避免出现“重申报、轻保护”现象。
“‘活态性’是农业文化遗产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其重要内涵是农业文化遗产历史悠久,但至今仍然发挥着重要的生产和生态功能。”张灿强认为,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蕴含着丰富的生物资源、壮美的生态景观、悠久的传统文化、深植人心的民风民俗,这些都是当下推动乡村振兴的有效资源,与我国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高度契合。
张灿强介绍,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蕴含历史、民族、文化、生态、经济、科技等多方面价值,对促进我们今天倡导的农文旅融合、产业价值链升级、生态涵养、乡村发展能力建设、农民增收等有着特殊功能和作用。“通过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有效保护与挖掘,让农业文化遗产迸发出现代活力,走出一条‘遗产’振兴之路。”张灿强说。(记者 文子玉)
原文链接:http://www.gsjw.gov.cn/contents/49342.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上一篇: 重拳整治电信服务收费乱象
- 下一篇: 慎亲慎平慎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