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廉政法制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正文

离开现实的历史没有价值

发布时间:2022-09-01    来源: 甘肃纪检监察网    作者:佚名

  1845年春,流亡布鲁塞尔的马克思起草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对费尔巴哈没有从实践角度去理解社会和历史进行了批判。不久,恩格斯为了和马克思共同研究唯物史观也移居到这里。

  此时的欧洲,革命形势逐渐临近,马克思恩格斯与一些工人组织建立了联系。同时,他们的理论也得到一些知识分子的拥护。但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必须科学地论证自己的观点,使无产阶级相信这种理论是正确的。

  为此,1845年7月,马克思恩格斯去英国的曼彻斯特和伦敦进行了为期六周的考察。在这期间,马克思认真阅读了英国经济学家的著作,深刻认识到英国工业革命所展现出来的巨大力量和历史意义,对人类历史发展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但是,费尔巴哈根据自己的人本主义理论,公开宣称自己是共产主义者。与此同时,以鲍威尔和施蒂纳为代表的青年黑格尔派也在《维干德期刊》第3卷质疑马克思恩格斯是费尔巴哈式的教条主义者。马克思恩格斯此时已经和费尔巴哈决裂,他们决定趁此机会清算自己过去的哲学信仰,全面阐述自己的新历史观。

  1845年秋,马克思放下了政治经济学研究,恩格斯放下了英国社会史研究,开始专心写作《德意志意识形态》。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明确指出,思想、精神、理论等“离开了现实的历史就没有任何价值”。他们认为,物质生活的生产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人类历史发展的现实动力,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从根本上体现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无产阶级将通过社会革命推翻资本主义,建立共产主义社会。

  除了直接回应质疑,马克思恩格斯写作《德意志意识形态》还有更为广阔的时代背景。19世纪中叶,英国由于工业革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中心,法国也在大革命中扫清了发展的障碍,成为资本主义强国。但德国依然处于封建统治下,相比于英国和法国,经济发展较为落后。

  和德国落后的经济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德国的哲学却走在时代前列。不少人试图通过思想启蒙和变革来实现政治变革,进而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发展。这不仅暴露了思辨哲学致命的理论缺陷,也暴露了其在认识人类历史发展规律方面的谬误。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这些天真的幼稚的空想构成现代青年黑格尔派哲学的核心”。他们认为,批判思辨哲学,阐述新历史观,既是理论要求,又是实践需要。

  马克思恩格斯以高度的历史自觉,系统考察了历史的前提、历史的发展动力、历史的发展规律、历史的发展趋势和历史的主体,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发展特殊规律,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为无产阶级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照亮了人类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对历史的学习和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强调要“增强历史自觉”,为全党全国人民在新的征程上砥砺奋斗提供了重要遵循。

  深入研究五千年中华文明史的发展历程。中华文明在农业、医学、文学、艺术、哲学、思想等方面取得了灿烂辉煌的成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增强历史自觉的文化土壤。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能推动全党全社会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历史自觉。

  科学认识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的历史进程。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历程中,既有列宁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宝贵历史经验,也有苏东剧变的深刻历史教训。系统总结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的发展经验和历史教训,是增强历史自觉的重要途径。

  深刻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深入总结百年党史正反两方面经验,才能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才能在历史智慧的学习运用中把握历史主动、提升历史自觉。

  系统把握当今世界和中国所处的历史方位。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疫情使这个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深刻认识当今世界和中国所处的历史方位,是增强历史自觉的必由之路。(作者: 王雨洋)


原文链接:http://www.gsjw.gov.cn/contents/49719.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廉政法制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传媒广告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廉政法制网 lzfzwl.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6 15311203816 010-56212739 15311203807 010-53387132
监督电话:1326973820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xcgbfz@163.com  客服QQ:3610847436 通联QQ:3504475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