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廉政法制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正文

深入推进文化强国建设的行动指南

发布时间:2022-09-09    来源: 甘肃纪检监察网    作者:佚名

  1662592505881815.jpg

  2022年8月26日,北京鼓楼经过腾退修缮恢复了券洞历史原貌,首次对公众开放,全新的数字沉浸展亮相,带领观众穿越古今,探秘钟鼓楼和中轴线上“时间的故事”。(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下文简称《规划》),锚定了我国建成文化强国的远景目标,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了行动指南。《规划》是宣传思想文化领域唯一的综合性国家重点专项规划,是推动“十四五”时期文化建设的重要指导性文件。

  《规划》具有突出文化重要性、侧重整体联动性、始终坚持人民性与部署安排实效性的特征

  作为系统谋划“十四五”时期文化发展的重点目标任务、重要政策举措和重大工程项目,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思想保证、舆论支持、精神动力和文化条件的重要文件,《规划》具有突出文化重要性、侧重整体联动性、始终坚持人民性与部署安排实效性的特征。

  《规划》对文化在新时期的重要地位、作用、功能与意义进行了非常全面深入的评估。“十四五”不仅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同时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创造光耀时代光耀世界的中华文化的关键时期。进入新发展阶段,文化是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点,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因素,是推动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重要领域,是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的重要力量,是在错综复杂国际环境中化解新矛盾、迎接新挑战、形成新优势的重要软实力。文化建设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思想保证、舆论支持、精神动力和文化条件。

  《规划》要求“十四五”时期文化建设侧重整体联动,即“坚持统筹兼顾、全面推进。牢固树立系统观念,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理论与舆论、文化与文明、内宣与外宣、网上与网下,统筹国内与国际、事业与产业、国有与民营、阵地与市场,促进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实现文化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比如,在“建设全媒体传播体系”中,主张统筹处理好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中央媒体和地方媒体、主流媒体和商业平台、大众化媒体和专业性媒体的关系,建立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传播体系。在“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中,明确优化公共文化资源配置,加强各级各类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打造新型城乡公共文化空间。在“提升旅游发展的文化内涵”中,提出推动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剧院、非遗展示场所、文物保护单位等成为旅游目的地,培育主客共享的美好生活新空间。在“推动区域文化协调发展”中,着力于加强区域文化协同创新,健全合作互助、扶持补偿机制,形成相互促进、优势互补、融合互动的区域文化发展格局,健全推进区域内文化协同发展机制,提升公共文化设施互联互通水平,加强区域文化产业带建设,实现区域文化建设水平整体提高。这些重要内容无不体现着《规划》重视各区域各领域各行业各元素各业态联动共促文化发展的目标。

  《规划》秉持着人民至上的宗旨。《规划》强调“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保障人民文化权益,把宣传、教育、引导和服务群众结合起来,鼓励人民参与文化创新创造、依法参与国家文化治理,做到文化发展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比如,在“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中,注重发挥优秀文化产品陶冶道德情操的作用,广泛开展弘扬时代新风行动,深化道德领域突出问题治理。在“提升公共文化数字化水平”中,聚焦统筹推进公共文化数字化重点工程建设,把服务城乡基层特别是农村作为着力点,不断缩小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在“补齐公共文化服务短板”中,明确推动优质公共文化资源向农村地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倾斜,缩小城乡和地区之间公共文化服务差距,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规划》就如何践行落实做出统筹协调安排。首先,完善机制。充分发挥宣传文化领域已有国家级重大规划战略、重大改革举措、重大工程项目协调机制作用,加强协调与合作,形成更加高效的工作推进机制。其次,加强部署。中央宣传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规划》分工方案,将目标任务、重要举措、重大工程项目逐一落实到责任单位,明确和细化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再次,强化监测。完善《规划》实施监测评估机制,做好年度监测、中期评估和总结评估工作,加强对《规划》实施重点任务、政策举措及保障措施的动态监管。

  《规划》综合考虑“十四五”时期文化发展的形势和条件,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目标、战略和任务

  《规划》的第二板块是整个文件的重中之重,分12个章节针对思想理论武装、精神文明建设、舆论阵地建设、文化创作生产、文化传承弘扬、公共文化服务、文化产业发展、文旅融合发展、文明交流互鉴、文化体制改革、城乡区域文化协调发展、人才队伍建设等工作提出了重点任务和具体部署。

  注重党的创新理论研究传播。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上,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为指导。《规划》强调,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注重保证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提升人民精神力量相一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规划》在加强新时代思想道德建设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繁荣文化文艺创作生产、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和实效性、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等方面作出具体部署,要求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提升文化产品和服务质量水平,增强人民文化获得感、幸福感、参与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注重深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传承弘扬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革命文化是激励人民奋勇前进的精神力量,二者是回答好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的基本图景、内在机制、文明演进等重大问题,为人类文明新形态实践提供有力理论支撑的基石所在。《规划》强调,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赓续中华文脉,传承红色基因,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明确提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研究阐释、加强文物保护管理和展示宣传、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推进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等方面重点任务,为弘扬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强支撑。

  注重推动文化数字化建设。《规划》对提升公共文化数字化水平、加快文化产业数字化布局作出具体部署,要求把扩大内需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合起来,完善产业规划和政策,强化创新驱动,实施数字化战略,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促进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国家有线电视网络整合和5G一体化发展”等重大文化专项工程,要求以先进适用技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抢占文化创新发展制高点。

  《规划》直面文化发展未来工作中两大难点,针对性给出应对方案

  《规划》直面文化发展未来工作面临的两大难点,并针对性给出了应对方案。

  其一,时刻提防文化建设中可能形成的“堰塞湖”。众所周知,随着市场经济不断深入发展,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分配方式、就业形式乃至财富占有都趋于变化,势必会出现社会不同层次人群对文化享有情况的差异,如不加以引导,往往会导致“数字鸿沟”或文化资源分配不均等突出问题。《规划》明确指出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建设的特点和规律,正确处理文化的意识形态属性和产业属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特别是在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和实效性方面,务必切实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推动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提升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水平,更好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其二,全力突破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天花板”。文化建设的基础和关键,说到底仍是人的问题。而目前制约文化发展的一大因素恰恰是人才不足。《规划》专辟“建强人才队伍”一章,旨在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改革人才培养方式,优化人才结构,创新人才培训形式,加大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干部人才队伍素质能力,建设勇担使命责任、善于创新创造的时代新军。

  【作者王学斌 系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文史教研部教授】

  


原文链接:http://www.gsjw.gov.cn/contents/49894.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廉政法制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传媒广告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廉政法制网 lzfzwl.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6 15311203816 010-56212739 15311203807 010-53387132
监督电话:1326973820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xcgbfz@163.com  客服QQ:3610847436 通联QQ:3504475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