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榜样身上读懂勤俭王仕花:恪守勤俭 守岛卫国
发布时间:2021-03-31 来源: 河北省纪委监委网站 作者:佚名
从守岛夫妻到“时代楷模”,王继才和妻子王仕花是开山岛上不灭的灯塔。32年孤岛值哨,夫妻俩用无怨无悔的坚守和付出,践行了一生守岛卫国的誓言。
开山岛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燕尾港镇以东12海里,岛上无居民、无淡水、无电力,环境恶劣,气候多变。1986年,王继才和妻子王仕花受组织派遣登岛守备执勤,32年来,夫妻俩战胜了常人难以承受的风雨和艰险。2018年7月,王继才在执勤时突发疾病去世。回忆过往,王仕花表示,选择守岛就意味着选择了艰苦勤俭的生活,但王继才常说“岛虽小却是祖国领土的一部分,在这里守岛值哨,苦也是甜的”。
图为岛上收集雨水的水窖。王继才夫妇用泥鳅对水质进行净化,从而获得饮用水。
位于半山腰的王继才先进事迹展览馆记录着王继才夫妇32年来的生活印记:两人坐着泡沫削的凳子,端着白水煮面就着一碗咸菜,身后是一块木板、两块石头搭起来的简易灶台,这样的勤俭几乎在每一张照片上都有印记。到2012年岛上用上了风力发电,夫妻俩高兴地坐在拼接的木板床上看电视,身后的墙上糊满了泛黄的报纸,光亮从三合板半封着的窗子透进来,照在抽屉都丢了的老旧书桌上……
从展览馆拾级而上,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块块梯田。据介绍,梯田是当年的守岛官兵规划、建设的,许多还没来得及填土,部队就撤防了。王继才夫妇上岛后,每次去往岸上,总会带几包土回来,看着绿油油的瓜果蔬菜,王仕花说:“岛上地块少,收成也不行,但是靠着勤俭节约,这些问题就都克服了。”
作为王继才同志先进事迹报告团成员,王仕花参加完巡回报告便回到灌云,有时候连家都不回就直接上岛值班。虽然岛上的条件大有改善,但是她回到哨所,依旧吃着稀粥、馒头和自制的咸菜。被身边人不解时,她平静地说:“这么多年早习惯了。”
曾经有人以为,王继才、王仕花夫妻俩常年守岛,工资待遇肯定不低。其实,预备役民兵没有工资,只有守岛津贴。前面30年,他们每年的守岛津贴是3700元。1995年,开山岛建起灯塔,王继才夫妇因肩负守护灯塔的任务,每年收入增加了2000元,但每人每月的收入仍不到300元。
图为王继才、王仕花夫妇在对岛上破损的设施进行维护修补。
上有老母亲,下有3个子女,这点收入,难以维持全家的最低开销。为了增加点收入,王继才托过往渔民带来了羊羔和鸡崽,尝试在岛上搞养殖。但天有不测风云,一场台风过后,羊羔和鸡崽全被卷进了海里。王继才夫妻俩都是不服输的人,先后又进行了几次尝试,但最终都没有收获。后来,在过往渔民的指点下,夫妻俩开始在岛周边的岩石缝隙间捞鱼摸虾,捡贝类、铲海蛎、放蟹笼,大点的托渔船捎回港口去卖,以此解决维护器材、修理设施经费短缺的问题。小点的自己充饥解馋,解决温饱问题。夫妻俩用实际行动践行岛上“以劳养武”的标语,开山岛民兵哨所因此还被国防部嘉奖为“以劳养武”先进单位。
图为王仕花在岛上时捡海蛎。
“我小时候,岛上物质条件不好,粮食储备经常不足,遇上持续时间比较长的台风,感觉小岛真的与外界隔绝了,断粮断炊的那种感觉糟糕透了,让人绝望!”王仕花的儿子王志国在接受采访时说,“我6岁那年冬天,台风连续刮了10多天,导致船只无法出海。岛上粮食和柴火相继用完了,父亲就冒着风雨去海滩上捡那些半死不活的牡蛎,带回来撬开扒肉给我们吃。那东西煮熟了还行,但生的,真是又腥又臭,根本难以下咽。后来,台风走了,给养船来了,爸妈看到我们狼吞虎咽的样子,在一旁不停的抹眼泪……”
不仅如此,王继才夫妻俩在生活上节俭得近乎苛刻:40多本海防日志没有一页空白、20多台收音机都是用到实在无法维修才买新的、10多盏煤油灯大多是磕碰坏了才更换、每次都搭乘渔船登岛……这样的“紧日子”却从未磨灭王继才夫妻坚守孤岛的决心。
为给国家节约经费,王继才夫妇坚持常年搭乘渔船往返。
虽然环境恶劣、物资匮乏,但是32年来,王继才、王仕花夫妇在一件事上却很舍得,那就是购买国旗。每天升旗、巡岛、观天象、护航标、写日志,夫妻俩从没中断过。据不完全统计,王继才自己掏钱先后购买了300多面国旗。
对于需要帮助的渔民,他们更是“很大方”的:无论渔民们多晚出海,他们都会亮起信号灯;渔民缺粮少药时,他们主动拿出自己备用的粮食、药品赠送;如果有船只遇险,他们必定想方设法施救……在渔民们眼里,他们是“恩人”更似“亲人”。
王继才、王仕花夫妇用过的物品。
一盏煤油灯、一只小煤炉、一把小铁铲、一根背包绳、一张由砖头和木板搭建的小床和一个破旧不堪的小方桌……王继才先进事迹陈列馆里的每一个物品、每一张照片都在给来访者诉说着那段艰苦勤俭的岁月。王志国说,“勤俭节约是爸爸妈妈能在孤岛坚守32年的精神之光,也是我们要代代相传的家风之魂。”(文中图片均由江苏省灌云县纪委监委提供)(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张祎鑫)
原文链接:http://www.hebcdi.gov.cn/2020-08/28/content_8079339.htm
- 上一篇: 从榜样身上读懂勤俭龚全珍:让节俭一代代传承下去
- 下一篇: 从榜样身上读懂勤俭黄大发:“抠门”的修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