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津南区海棠街:强化基层自治“基石” 拓展新时代“枫桥经验”
发布时间:2023-06-03 来源: 天津先锋网 作者:佚名
天津市津南区海棠街坚持把强化基层自治作为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通过整合治理力量、完善工作机制、多元化解纠纷、推进诉源治理,打造矛盾调处工作新模式,进一步破解群众生活“堵点”,疏通基层治理“难点”,实现区域治理现代化能力和水平不断跃升。
优化诉求渠道 畅通民意“主阵地”
“大家登录之后,可以在小程序里表达诉求、献计献策、上报心愿等,我们会有专人对接处理,事情不办好,人员不撤离。”在一场社区文明宣传主题活动中,海棠街工作人员演示着“小棠帮办”小程序的各项功能,详解使用要领。“作为智慧赋能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特色品牌,‘小棠帮办’APP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自今年3月上线以来,帮办快办,让工作效率提高了很多。”海棠街相关负责同志介绍说。
聚焦表达诉求渠道的畅通与拓展,海棠街大力推进“一站式”解决纠纷平台建设,做到让问题“找上门”“主动兜”。一方面,依托街道和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海棠街积极打造了“1+N”矛调平台,通过信访接待、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公证服务等服务窗口,严格“现场受理—指派分流—调查核实—实施调解—司法确认—回访归档”等程序,确保各类问题依法、及时解决;街道网格中心整合12345政务服务热线、街道便民热线和“听民声”接访信息,职能部门协调配合,引导群众理性合法表达诉求;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还全面推行“预约服务”“代办服务”机制,实现团队作战,做到源头防控、层级分流、多头联动。另一方面,海棠街以“精网微格”工程建设为抓手,充分发挥基层网格员、楼门长、平安志愿者和微网格员“网兜”作用;根据各社区实际,打造“亭角议事”“听讲桌”“小棠解忧站”等特色项目,探索充满“烟火气”的基层实践;推进“警格+网格”深度融合,及时防范化解风险隐患;依托“小棠帮办”线上小程序,让问题“亮”出来、“兜”起来,让意见建议与民需民意“走”在决策前。
完善体系建设 精细施策“全环节”
精准施策,百姓添“安”。海棠街统筹推进基层“3个1”法治体系建设,即组建“一支法律专业队伍”、壮大“一支志愿服务力量”、出台“一系列机制保障”,形成矛盾纠纷多元调处格局,同时,在细化施策中注重各环节的精准性、高效性与常态化。
由街道法律顾问、社区法律明白人、社区民警、院校法律专业师生组成社区专职人民调解员队伍,为群众提供经济生活、民事纠纷、咨询投诉等方面的法律服务;注重吸收社区“两代表一委员”、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的退休干部、老党员组建兼职人民调解员志愿服务队,营造文明和谐邻里氛围,目前,共开展矛盾纠纷排查16次、预防纠纷48件;积极运行“联调联处、各级联动、联席会议”三联机制,全面实行社区、物业、执法“三方联动”机制,每月对各部门、各社区有效事件办结率、满意度进行“晾晒质效”,对志愿服务者进行积分管理,做好审核、公示,提升标准化管理水平,引导群众把“身边事”变成“自己事”。
——突出“分”的精准性。践行第一时间接单、第一时间沟通、第一时间办结、第一时间回访,实现闭环管理,确保群众不跑空。涉及较为复杂的矛盾纠纷,街道“吹哨”召集相关区级单位现场办公、集体“会诊”、联合行动,确保所有疑难复杂案件有人抓、有人管。
——践行“办”的高效性。对12345专线和涉及水、电、气、热等重点民生领域的公共服务事项,确保提供“全天候”不打烊服务;对紧急类事项,原则上立即办理,最长2个工作日内办理完毕;对一般投诉、举报、意见建议事项,在7个工作日内办理完毕;对街道各部门、各社区自行排查上报的常态化问题,最长7个工作日内办结;对情况复杂,难以处理、多个部门共同解决无法按期办结的,及时与群众沟通,争取群众理解和支持。
——做到“报”的常态化。深化落实“向群众汇报”和“畅响海棠”工作,以常态、研判、吹哨三种方式及时解决好群众关心的民生实事;开展“院校服务日”活动,通过采取“实地走访”+“定期联系”的模式,及时了解高校在发展中遇到的难题,有针对性地予以指导解决,促进校地合作抱团发展。
营造浓厚氛围 多措并举“润心田”
“聚焦基层治理难点堵点,我们以‘治未病’的理念推进基层治理,努力做到党建引领红色物业创建,大力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推进典型案例示范引导,‘未病’先防,法治润心。”海棠街相关负责同志说。
海棠街积极推进红色物业全覆盖,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党建引领作用。通过建立问题发现、执法联动及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明确社区党组织、综合执法部门及物业公司三方责任,各社区累计召开各类联席会议100余次,从社区绿化、巷道通行到物业服务提质升级,持续加强协同配合,“牵手”解决各类难题。
“棠·法”调解团积极为辖区居民提供法律援助、心理咨询等优质高效服务,打通法律服务最后“一公里”;“棠·音”宣讲团利用各类时间节点,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专项法治宣传活动,让法治理念传到群众身边。海棠街还创建品尚“五治五力”示范小区,推进法治文化长廊、法治楼门、红色楼门建设,“点亮”社区法治环境,实现普法“零距离”;依托“海棠大学堂”项目,开设线上线下课程,开展典型案件普法宣传,引导群众学法用法、崇德向善。
街道充分利用“议事亭”“法律援助角”等载体资源,采取漫画、故事、图文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梳理宣传典型案例,让居民就近休闲健身的同时,就能随时随地知法学法,更促进了居民从“干好分内事”到“共同参与治理”的转变。与此同时,海棠街还积极探索推进“枫桥式”社区法庭建设,通过与南开大学法学院共建,利用在校大学生、司法所轮值律师、具有专业背景的在职党员资源,选取与群众生活联系紧密的典型案件进行调处,强化示范引领作用;开展“优秀调解员”“最美志愿者”评选活动,大力宣传人民调解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事迹和典型案例,进一步扩大人民调解工作的群众知晓度和社会影响力。
原文链接:http://www.tjzzb.gov.cn/ywkd/jcdj/202305/t20230526_95936.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