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廉政法制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廉政法制观点 > 正文

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坚实基础深刻把握大一统传统的重要价值

发布时间:2024-10-23    来源: 中共辽宁省委组织部    作者:佚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长期的大一统传统,形成了多元一体、团结集中的统一性。‘向内凝聚’的统一性追求,是文明连续的前提,也是文明连续的结果。”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各民族在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形成九州共贯、多元一体的大一统传统,维护民族团结、追求国家统一成为印刻在各族人民心灵深处的精神追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制度机制,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我们要深入研究中华文明大一统传统的重要价值,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揭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基础。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早在先秦时期,我国就逐渐形成了以炎黄华夏为凝聚核心、“五方之民”共天下的交融格局。秦国“书同文,车同轨,量同衡,行同伦”,开启了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历程。此后,无论哪个民族入主中原,都以统一天下为己任,都以中华文化的正统自居。对大一统接续不绝的历史实践,塑造了各族人民深厚的家国情怀和追求国家统一的深沉历史意识,赋予中华文明以旺盛的生命力,成为中华民族历经千难万险而不断发展的精神支撑。在追求大一统的历史过程中,各族人民逐渐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命运共同体。中华文明的大一统传统彰显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根脉所在,印证了中华民族从多元凝聚为一体的发展大趋势,为我们深刻认识中华民族是具有强大认同度和凝聚力的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充分历史依据。

  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基础。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大一统传统促进和保障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深化,让各族人民能够超越地域、血缘、宗教等诸多差异,逐步形成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不断汇聚起催生文化认同的强大历史合力。大一统传统塑造了中华文明海纳百川、和而不同的文化气度,在尊重和包容文化差异性的同时增强了文化共同性,推动以多元文化汇聚成共同文化,助力巩固和发展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大一统传统决定了各民族在交往交流交融中形成共同文化、产生文化认同的历史取向,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注入强大文化动力。

  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基础。多民族的大一统,各民族多元一体,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一笔重要财富,也是我们国家的重要优势。要不断增强而不是削弱我们的优势,必须从思想上固本培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必然要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这需要构建科学完备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理论基石。大一统传统蕴含着华夷无间、夷夏可变等独具中国特色的思想观念、治理主张、话语资源,赋予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为丰富的理论内涵,能够为跳出西方民族理论的窠臼、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建设、科学揭示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道理学理哲理提供学术指引,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有力理论支撑。


原文链接:https://www.lndj.gov.cn/portaluploads/html//site-4/info/5174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廉政法制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传媒广告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廉政法制网 lzfzwl.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6 15311203816 010-56212739 15311203807 010-53387132
监督电话:1326973820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xcgbfz@163.com  客服QQ:3610847436 通联QQ:3504475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