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时节话廉洁
发布时间:2021-06-15 来源: 中共河南省纪委监委网站 作者:佚名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端午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这一天,人们通常会吃棕子、赛龙舟、挂艾叶,更重要的是纪念、敬仰历史上伟大爱国诗人屈原,是对屈原身上“廉洁正直,以自清乎”精神的高度礼赞。
想到屈原,我们不得不想到“廉洁”二字。“廉洁”一词最早出现于屈原的作品《卜居》:“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和《招魂》:“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而未沬。”表达了诗人对廉洁、正直、清白理想人格的执着追求和积极进取的抗争精神。”东汉著名学者王逸在《楚辞·章句》中注释:“不受曰廉,不污曰洁”,其意是说,不接受他人馈赠的钱财礼物,不让自己清白的人品受到玷污,就是廉洁。
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对屈原称誉:“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屈原的故乡,至今流传着一首《粽子歌》。歌中唱道:“有棱有角,有心有肝。一身洁白,半世熬煎。”歌词看似描述粽子,实则暗喻屈原的廉洁形象。
屈原所言“廉洁”,实则与“廉政”词近义同。屈原的廉政思想包括修身励志、廉洁清明;推行美政、忠贞爱国;修明法度、德政惠民;刚正不阿、敢于斗争。具体表现在“忠诚事君”“圣哲茂行”“察夫民心”“上下求索”“名不虚作”“闭心自慎”“置以为像”“时不可淹”“抑心自强”“举贤授能”“秉德无私”等方面,并将廉政思想付诸于实践。因此,屈原堪称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廉洁倡导者。
自古至今,“廉”与“政”紧密相连,“廉”成为“政”的客观要求。汉代许慎《说文·攴部》曰:“政,正也。”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宰相管仲《管子·法法》云:“政者,正也。正也者,所以正定万物之命也。”明代汪天赐《官箴集要》云:“为政者以正为本,以廉为先。”孔子也曾对执政之人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能不正。”由此可见,“廉”是针对品质、德性、行为而言,“政”不仅是针对事体而言,还含指意识形态。
俗话说得好:“廉不廉,看过年;洁不洁,看过节”。其实,每一个节日,都是检验党员干部作风的“试金石”。从近年来各地纪委监委的通报来看,节假日已然成为“四风”问题高发节点,不少党员干部正是在节日期间被“人情”“风俗”撞了腰,“拉不下面子”拒绝,最终在变了味的节假日交往中沦陷。足见,党员干部在节假日更应筑牢思想防线,管住嘴、手、腿,要敢于大声说“不”,果断拒绝“第一次”,坚决守住“第一次”,守住廉洁自律的阵地。特别是领导干部更要带头抵制歪风邪气,带头弘扬优良作风,在清正廉洁过节上发挥“头雁效应”,以上率下带动转变过节风气。
随着端午节临近,在缅怀伟大诗人屈原的同时,让我们将“廉洁”二字根植于心,绷紧廉洁自律的“神经”,自觉“拧紧”思想的总开关,不为私欲所动,不为私情所困,不为私利所惑,自觉抵制“情”与“礼”的腐蚀,掌握好人情世故的“尺度”,严守规矩底线,让“身廉一世清,家和万事兴”在风清气正的端午佳节有最为鲜明的体现。(杞县纪委监委 朱广志)
原文链接:http://www.hnsjct.gov.cn/sitesources/hnsjct/page_pc/lzwh/xl/articleab65180125ba4915a0566154e38d436a.html
- 上一篇: 端午 | 忆屈原 话清廉
- 下一篇: 种下幸福与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