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廉政法制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廉政法制观点 > 正文

推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发布时间:2021-10-30    来源: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作者:佚名

  

  

  

  进入深秋,在山东烟台第一海水浴场,大批海鸥围在游客身边近距离嬉戏,勾勒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图景。(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令全球瞩目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于2021年10月11日至15日在昆明举行。本次领导人峰会以“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为主题,既彰显了推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强烈信心,也表明了共同构建人类光明未来的美好期盼。

  在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新冠肺炎疫情交互冲击的时代背景之下,面对不确定性、不稳定性日益增加的国际环境,面对恢复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双重压力,世界各国更要加强团结、共克时艰,为了人类美好未来,一同携手探讨保护生物多样性、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大时代课题,让发展成果、良好生态更多更公平惠及各国人民。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早在2020年9月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明确强调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于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意义。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生物多样性使地球充满生机,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助于维护地球家园,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这一重要论述站在对人类文明负责的高度,从携手共进共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美好愿景出发,为未来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及生态治理指明了方向,为共同建设美丽的地球家园擘画了蓝图,为加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注入了信心,充分回答了如何协调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这一时代之问,彰显了中国作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引领者、参与者、贡献者的责任担当。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从一定意义上来说,生物多样性的丰富与否直接决定着生态环境的优劣,而生态环境的优劣则与人类生存发展密切相关。当前,全球物种灭绝速度不断加快,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系统退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构成重大风险。如果我们不努力改变现有的发展方式,不努力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安全,那么人类面临全球性的生态灾难将在所难免。为了人类的共同未来,我们要以保护生物多样性为重要抓手,努力共建全球生命共同体,从而维护好各国共同发展的地球家园。

  围绕人类要怎样保护全球生物多样性、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这个时代命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四个倡议,即“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以绿色转型为驱动,助力全球可持续发展”“以人民福祉为中心,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以国际法为基础,维护公平合理的国际治理体系”。这为各国共商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强生态治理提供了新的理念遵循与实践路径。

  首先,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协调人与自然关系是永恒主题。中国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是以尊重自然、敬畏自然及维护良好生态环境为出发点,努力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发展。面对人类发展的生态困境,中国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至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率先在世界范围内由执政党高举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旗帜。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至“五位一体”的新高度;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了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千年大计;2018年5月,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又将“千年大计”改为“根本大计”。随着这一系列顶层设计的变化,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力度逐渐加大,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了坚实基础。不论过去与将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协调人与自然关系,都是我们应当遵循的永恒主题。

  第二,驱动绿色转型,助力全球持续发展是重要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强调要建立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效益。十九届五中全会把绿色发展转型作为实现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强调主动抓住大变局中的绿色机遇,是我们保护全球生物多样性,构建全球生命共同体的应有之义。从国际社会发展来看,联合国发布的《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为各国的绿色转型指明了方向。生物多样性既是可持续发展基础,也是目标和手段,我们要以绿色转型为驱动力,以自然之道养万物之生,从保护自然中寻找发展机遇,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双赢。

  第三,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以人民福祉为中心是核心价值。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生物多样性问题事关生态公平和生态正义问题。生态公平涉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协调解决;生态正义则关乎每一个人是否享有平等利用自然资源的权利。保护全球生物多样性,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是推动形成公平治理、合作共赢全球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绿色转型过程中努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发展的、具体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就是从多数人利益出发,强调要按照符合人类本性、符合自然规律的要求来改造和利用自然,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宗旨,共同构建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命运共同体。

  第四,维护国际治理体系,以国际法为遵循是实践路径。“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既是本次大会的主题,也是对人类未来的美好寄语。当人类友好保护自然时,自然的回报是慷慨的;当人类粗暴掠夺自然时,自然的惩罚也是无情的。我们要深怀对自然的敬畏之心,保护生物多样性,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地球家园。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世界范围内暴发,当前疫情依旧在海外及全球肆虐,这对于人类文明的走向来说是一次巨大的威胁和严峻的考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经验告诉我们,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文明虽然是人类创造的,但不仅仅属于人类,不论从哪种意义上说,人类永远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只有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敬畏自然规律,我们才能实现平稳健康的发展。对此,我们要同心协力,抓紧行动,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共同维护人类的美好家园。

  【赵建军,作者系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部教授】

  


原文链接:http://www.ccdi.gov.cn/lswh/lilun/202110/t20211028_253052.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廉政法制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传媒广告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廉政法制网 lzfzwl.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6 15311203816 010-56212739 15311203807 010-53387132
监督电话:1326973820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xcgbfz@163.com  客服QQ:3610847436 通联QQ:3504475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