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廉政法制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廉政法制观点 > 正文

检察日报评“乐清男孩失联”:编造虚假警情,害人又害己

发布时间:2018-12-24    来源:     作者:

检察日报12月6日消息,日前,浙江乐清一男孩失联5天的消息引发公众关注,家人一度悬赏50万元征求线索。12月5日,乐清警方通报称,失联男孩已经找到,警方确认其人身安全、基本健康。警方查明,男孩母亲陈某因与丈夫存在感情纠纷,为测试丈夫对自己及儿子是否关心、重视,蓄意策划制造了该起虚假警情。目前,陈某因涉嫌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已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还在进一步侦查中。
一场全民爱心接力寻找失联男孩的暖心行动,最终以一场狼来了的闹剧收场,如此出人意料的结局不禁让人唏嘘。男孩平安无事,这当然是所有人都乐见的结果,但导演这一切的孩子母亲及其初衷却让人难以接受。为了一己私利,她竟不惜利用警方等公共资源以及公众爱心,如此行为,危害不小。
警方通报内容显示,陈某报警后,温州、乐清两级党委政府和公安机关高度重视,立即启动重大警情处置机制,以最高等级组成联合调查组,投入大量警力,调用一切资源,全方位开展查找工作。孩子失联,警方和社会关切。我们在为警方和相关部门的迅速反应和行动点赞的同时,在得知真相后,对于制造虚假警情的当事人也就更加不能原谅。警力属于社会公共资源,而这一资源是有限的,虚报警情无端占用了社会公共资源,可能让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失去得到最大程度救助的机会。虚报警情不仅是对社会公共资源的浪费,还让民警的付出打了水漂。
孩子的安危牵挂人心。男孩失联的消息传播开来后,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纷纷出人出力,积极投入寻找工作。然而,人们的爱心和行动在遭遇制造虚假警情这一冰冷的真相时,犹如当头棒喝。对于一些热心人士而言,得知真相的他们恐怕不仅仅是觉得受到欺骗这么简单。如果以后遇到真正需要帮助的家庭或者孩子,他们还会不会毫不犹豫伸出援手?如此消费公众爱心,践踏爱心,蹂躏社会诚信和良知,严重影响了其他真正需要关爱的人被关爱的权利。
目前可知,当事人陈某将会受到法律处罚,这或许是她本人导演本案时始料不及的。对于虚报警情的处理,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对于一般的虚报警情行为,将面临罚款、拘留等处罚,编造或者传播的虚假警情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将构成犯罪。
最后想对在事件中无私奉献的人说,真相或给你们的爱心蒙尘,但你们的爱心让更多人认识到我们身边令人震撼的正能量,这份力量法律会给出公道,这份能量让这个冬季不冷。
(原题为《编造虚假警情,害人又害己》)

责任编辑:叶子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廉政法制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传媒广告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廉政法制网 lzfzwl.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6 15311203816 010-56212739 15311203807 010-53387132
监督电话:1326973820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xcgbfz@163.com  客服QQ:3610847436 通联QQ:3504475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