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们的驻村故事】挥洒青春汗水 建功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2-10-12 来源: 红星网 作者:佚名
2021年5月7日, 省交通运输厅驻村工作队带着“让老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的好日子”的神圣使命,正式入驻邵阳县吊井楼村,一年多来,工作队始终保持“把驻点村当家乡、把村民当家人”的情怀,牢记“八个推动”的工作职责,与村“两委”一道,团结带领全体村民齐心协力、大干快干,驻点村乡村振兴呈现出强劲的走势、良好的态势,一幅“村庄美、村民富、村里和”的乡村振兴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提质改造村主干道助力乡村振兴
党建领航:提信心、聚合力
吊井楼村曾是典型的“一穷二白”村,基础设施滞后、资源禀赋匮乏、村民观念落后……也曾是典型的党组织软弱涣散村,班子整体战斗力弱、组织动员能力弱、在群众中威信不高……面对如此困境,如何破局是摆在工作队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工作队入户走访听民意
为此,工作队一到村里就迅速进入角色,通过入户走访调研、召开屋场会、找党员干部谈心谈活等,掌握了第一手资料、找准了问题症结,并确立了以党建引领乡村全面振兴的工作思路,启动“基层党建全面提升年”活动,落实“三会一课”,开展“追寻红色印记 建功乡村振兴”等主题党日活动8次;探索“五委共治”强党建、周一例会学习等机制,组建“万育党员先锋队”,实行党员管理“红黑榜”制度等,通过一系列务实有效的举措,大大提升了村“两委”干事创业的信心和能力,提高了村班子在村民心中的威信,凝聚起乡村振兴的强大力量,村党支部逐渐成为了乡村振兴的“主心骨”和“领头雁”。
“工作队抓党建有方法、有亮点、有成效,党员干部的思想觉悟更高了、责任感荣誉感更强了,大家干事的心更齐了、劲更足了。”吊井楼村党支部书记罗艳平说到。
强村富民:兴产业、办实事
产业兴则百姓富、农村兴。吊井楼村曾是典型的“三无”村(即:没有任何集体经济收入、没有一家农业企业、没有一个致富带头人),为推进强村富民,工作队从驻村第一天起,就把产业发展放在心里、抓在手上。为了因地制宜确定村产业发展主攻方向、打造主导产业,工作队一方面坚持问计于民,召开“诸葛亮会”12场,充分听取村民的想法及意见;另一方面,坚持谨慎决策,与村“两委”干部外出学习考察产业项目,邀请省农科院、中南林科大专家教授到村“问诊把脉”。经过反复讨论、多方论证,最终确定了发展村“一特两主” 产业(即:油茶低改特色产业,牛鸡养殖、水稻种植主导产业)。
“我们组的山林荒废了二三十年,工作队来了以后,争取资金对荒山进行了开发,改造成油茶山,并在茶山里养殖了生态蛋鸡,我们组上的村民以土地入股分红, 荒山荒坡变成了“金山银山”,这确实是一件值得开心的好事。”村民唐又明说到。
养殖茶山林蛋鸡
为充分调动村民参与到产业发展中来,工作队与村“两委”商议组建专业合作社,采取“村集体+专业合作社+农户”等形式进行运营和管理,2021年产业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增收5.2万元,2022年预计可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增收20万元。”
“周队长,谢谢你,我家的建房手续终于办下来了,新房将于今年年底完工,到时你一定要到我家来吃饭 ”这是工作队为村民办实事的一个缩影……
工作队始终牢记“负责任、有担当”的行业要求,以“五个到户”为抓手,常态化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道路提质改造、村民休闲广场、矛盾纠纷调解等一件件民心事烦心事得到了解决 ,也赢得了村民的好评和喝彩。
文明村风:强治理、育新风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为切实改变吊井楼村环境卫生脏乱差、打牌赌博之风盛行、红白喜事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工作队坚持“管育并重”,一方面,健全机制“管”,通过制定村规民约,成立红白理事会、环境卫生整治委员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等9个自治组织,专班专抓,大力整治农村陈规陋习;另一方面,创新举措“育”,通过设立乡村振兴“讲习所”、成立“善德银行”、组建“逢8出发”志愿服务队,成立村“一老一小”关爱基金,开展村好儿媳、好村民等 “十大好人”评选活动,举办“七彩假期、快乐一夏”留守儿童暑期培训班,等等…… 如今的吊井楼,“讲卫生、讲文明、讲奉献、讲节约”的文明村风浸润百姓心田,为乡村振兴添动力。
“善德银行”积分兑换物资
“工作队和村‘两委’搞‘善德银行’项目很好,把老百姓的好人好事都记录下来,再以生活物资的形式进行奖励,物资虽然不贵,但对老百姓是一个很好的影响,让我们老百姓多做好人好事,带动大家,一带十、十带百,使我们村里面越来越好。” 说起村风民风的变化,老党员唐时英深有感触地说到。
原文链接:https://www.hxw.gov.cn/content/2022/09/26/13957148.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上一篇: 安化县竹田村:书写“新山乡巨变”
- 下一篇: 永州市冷水滩区:四管齐下 驻村帮扶“干”出效